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万州时报2018-10-10 09:05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老师正在田间给大家讲课

记者应凤林文/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万州坚持抓人才促发展,围绕区情和农民教育特点,结合脱贫攻坚与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培训和乡镇农服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等接近农民的生源组织优势,按照培训、认定、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采取校乡联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培育出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担当现代农业主力,一年培育上千新型农民

经过春夏两季的采摘,秋日的茶园迎来了管护期。走进孙家镇兰草村,层层茶树沿着蜿蜒的山丘此起彼伏,周围环抱着青山,俯瞰远处的大地和河流,令人心旷神怡。

兰草村是远近闻名的茶叶村,全村3000多亩茶园基本上涉及家家户户。村民郑池英利用自家的土地种上了六七亩茶树,都是新品种。郑池英说,作为种地“新把式”,刚开始种的时候,他们以为都跟普通植物一样,怎么修枝剪叶、防治病虫害等问题,都不太懂,积蓄投进去了,心里却没底。

种植新品种并非易事。兰草村村主任李自荣说,现在居民对“米袋子”“菜篮子”要求更高了,村里要紧紧跟上市场变化,鼓励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除了少有的粮食作物外,兰草村重点发展茶叶产业。遇到新产业,不少农民技术还是跟不上趟。

对此,区里发挥农广校的作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组织了专业老师送技术下乡,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让农民学中干、干中学。只要有意愿、有产业的农民都可登记报名。当时,通过小班教学、理论加实践、跟踪式培养等模式,培育了50名新职农,还涌现出了不少“种茶大户”“制茶能手”。

经过培训,郑池英的担忧消失了,区农广校为茶农量身打造培训课程,农广校老师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当授课内容,茶农上课积极性很高。“幸好老师跟我们讲了幼龄茶树的修剪方法,瞧,我家现在的茶树形状多好看。”郑池英说,管护好茶叶的品质才好。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技术更新换代,对农民的要求更高。区农广校校长周宗渝介绍,由于城市对乡村的人才吸引,乡村振兴“缺人”现象尚未根本扭转,务农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基本现状还未根本改善,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仍然占多数,农村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乡村人才缺失难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学员遴选、资格认定、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逐渐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和会经营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万州5年时间内投入400多万元,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6000人,至2017年底,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数达925人。

缺什么教什么,在产业链上培养实用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重在培育。作为主阵地,区农广校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为他们全方位培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今年春天,分水镇石碾村的果农们每天都会准时到村委会的教室里听课,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农民听得津津有味。周宗渝说:“利用这段空闲时间,组织果农集中培训。”

培训啥?石碾村主要以种植李子为主,近年来,客户们对果子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种植方式难以适应,于是区农广校结合村里实际,开设了质量安全课程,专门教授如何节肥节药高效种植,大家热情特别高。

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产业不同,需求各异,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培训?“把课堂和产业紧密结合,农民种什么,老师教什么。区农广校进专业村、开专业班、培养专业农民,精准对接农民需求。”周宗渝说,万州把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相结合,随着农民素质提升,进一步促进区里农业产业壮大。目前,全区青脆李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产量6万吨,产值3.6亿元。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万州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区,不仅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更孕育出了茶叶、柑橘、李子、特色水产等高效产业。周宗渝说,发展新产业,需要推广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农民会面临不少新问题,培训不应该还是“老一套”,应该与时俱进。

一方面,我区结合脱贫攻坚、国家农业公园、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等项目,围绕果树生产、生态养殖、榨菜加工、乡村旅游等内容,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素质与技能。都是根据当地特色量身定制的课程。

一方面,提升师资质量。在区农委相关负责人看来,要提升师资质量,就得在增强内力提升农广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同时,广借外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以农广校为主体,三峡农科院、三峡职业学院、区农技站、区果树站、区多经站等单位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教师人数接近100人。

扶持政策倾斜,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分水镇的闵洪,是一名新农人,返乡创业从事核桃、李子、花椒种植,多年来因为肥料人工等多方面的因素,效益一直提不上去。

“在一筹莫展之时,我参加了区里开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把烦恼反映给了老师,经过培训,我了解到生态循环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闵洪说。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按照生态发展的理念,走“循环农业”之路,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模式,建起了土鸡孵化场和养鱼场,成立了核桃产业合作社,变粪为宝,让公司有了新的盈利点。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可能一蹴而就。周宗渝说,应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不仅仅是办培训班、请专家办讲座,还应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并针对用地、资金、技术等难题,为他们提供更多帮衬,真正解决农民实际问题。

扶上马,送一程。万州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套餐”。信息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扶持QQ群和微信群,实现学员、专家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交流与沟通;技术服务,学校联合乡镇农服中心将培训学员作为长期技术扶持的对象;项目支持,根据万州区农委相关要求,将是否参加新职农培训作为申报相关项目的必要条件,如创业孵化基地申报、家庭农场认定等;重点扶持,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学员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一定农资补助,同时推荐参加市级青年农场主培训;典型宣传,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优秀学员进行宣传,带动更多的农业从业者走入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

春风化雨润桃李,五年发展结硕果。截至2017年底,所培学员中涌现出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400余人,其中家庭农场主510人,学员流转土地合计8.6万亩,带动就业(常年务工)7000余人,为万州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