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手里的钱“活”起来了
智能银行助市民轻松理财
如今,谈到理财,大家感到并不陌生,甚至用一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来形象解释理财的重要性。可这句话走进咱们寻常百姓家的时间并不长,对于万州人而言,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个人财富和家庭财富不断增长,理财方式也从储蓄理财到基金、股票、贵金属投资以及网络理财等多元化发展。
把钱存银行“吃”利息
“年轻时候,吃喝都成问题,更别提理财。”近日,家住万州的七旬老人杨德兰告诉记者,以前受过穷日子,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只有春节才会买新衣服、买肉吃,居家过日子必须得节约,一年到头也根本没有剩余钱存起来,大家也没有理财观念。
在杨德兰印象中,进入80年代后,生活开始明显改善,自己种地养活一家人,老公每个月单位工资除去必要开支,全部存了起来。“每年算着每一分每一厘的利息,几年下来总共也没存几个钱,谈不上理财,基本就是靠‘笨攒’的,不过一年到头看着钱变多了,也很高兴。”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走出了经济困窘和物资短缺的年代,但在很多老一辈人的心中,依然对以前的艰苦岁月印象深刻,并将勤俭节约这一好习惯保持下去。”一直以来,杨德兰始终保持着在银行存钱的习惯,采访时,她也不忘将家中的多本存折拿出来让记者看看。
“我知道现在的理财方式很多,并不是不懂变通,但确实感觉银行存定期让我更加安心。”她认为,现在一万元定期利息有三百多元,放在以前可是一年的工资收入,看着存折上面的数字在变化就够了。
炒股、购买理财产品
进入90年代后,社会财富和家庭财富的积累,使得越来越多的万州人有了理财的观念。
如果说杨德兰是由于年岁已高,对于理财方式的改变不容易接受,那么她的儿子李先生却一直就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甚至炒股。
“炒股票、买基金、投资贵金属,还有银行的理财产品,这些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我都尝试过。”李先生记得,除了储蓄外,自己的第一种理财方式便是炒股,现在想来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有点后怕,因为当时身边不少同事成了股民后,就有一些人赚了钱,自己也将家中2万元全部投入股市,结果被套住,这给他的理财之路狠狠上了一节课。“90年代2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了,甚至一、两套房子不在话下,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从那以后,李先生开始选择稳健型理财方式,买基金、投资贵金属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他直言,在购买基金时,坚持鸡蛋不放同一个篮子,首先选择一款QDII基金,接着反手买了一款债券型基金。两种基金的获利方式相反,可以回避一定的投资风险。目前,在基金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十万元。
随着大家理财意识越来越强烈,黄金、白银、文玩、字画、房产等等,各种类型的投资理财方式成为万州人的选择。“现在的投资理财方式越来越多元,选择范围越来越宽,这是好事儿,说明咱们的社会越来越发达了!”李先生说道。
互联网理财悄然兴起
在互联网的兴起下,移动支付来到了我们身边,改变了生活方式,更改变了理财方式。
“虽然现在银行理财产品额度降到1万元,但对于‘月光’年轻人来说,手里几千块也能来理财就很不错了。”90后林乐使用一种网络平台投资方式,即使500元也会放在里面赚收益。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0元每天平均收益0.2元,一年下来也有73元,这比让它“躺”在卡里划算。
紧接着,林乐告诉记者,相比于基金、股票等,她采用的这款网络理财更为安全,利率也比较高。最重要的是方便,如果有急用,一般5分钟就能提现到银行卡,再通过微信、支付宝使用。“通过几百、几千慢慢存到1万到3万后,就会一次性取出来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钱袋子”,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比较关心的问题。40年来,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觉醒,市场上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从储蓄到理财,从排队购买国债,到手机App上各种理财产品应接不暇,真正让手里的钱“活”了起来。
记者汪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