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的火龙果“火”了 ——石桥苗族土家族乡火龙果果农谢建文的种植故事
诱人的火龙果
谢建文采摘火龙果
诱人的火龙果
火龙果花
本网记者 代君君 见习记者 史坪萍
2016年以来,石桥苗族土家族乡八角村果农谢建文瞧准了该乡坡地沙土适宜种植红心火龙果的优越条件,通过土地流转,成功开拓了一片火龙果种植基地。
石桥产出的火龙果不仅品质好,而且口感极佳,成为了该乡乃至我区特色产业的一张响亮名片。当下正是火龙果成熟采摘季节,本报记者走进火龙果种植基地,聆听谢建文与火龙果之间的一段精彩故事。
他乡异果寻美味
来到火龙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依旧是一排排种植大棚,放眼望去,壮观又美丽。
青枝垂条,红果点缀。走进大棚,硕大的空间,一排排金属框整齐排列,小巧鲜红的火龙果娇羞地从绿枝中探出“脑袋”,头上的花苞依然盛宴,静静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
“今年夏天气温高,火龙果就喜欢这样的气候,加上不错的水资源,今年的火龙果比去年长得还好呢!”
记者发现,金属框架上爬满了火龙果的枝条,绿色长枝上长满了银针般的刺,不仔细看还会误以为是仙人掌。肥沃的土壤,再加上阳光的滋养,枝条以最舒服的姿势生长着,闪耀着健康的色泽。
“咔嚓”一声,好客的谢建文从枝条上剪下一颗熟透的火龙果,剥开厚实的外衣,鲜红的果肉刺激着在场所有人的味蕾。
“果肉甜美松软,口感很好,和在热带吃的火龙果味道差不多。”
“老谢,水果真心不错,就是怎么觉得小了点。”
“你们来得不是时候,想吃长得特别大的那种,得提前把那颗火龙果树预订起,不然早被客人带走了哦。”谢建文说,每天接待上百人来基地里采摘火龙果,想看最大的火龙果还真有点难度,不过这样更说明自家的火龙果真的很受欢迎。
精心呵护出优品
谢建文本是四川大竹人,因为妻子是武隆人,所以一直在武隆发展。“我之前在四川种过火龙果,来武隆后,我觉得石桥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好,气候也适宜,完全符合火龙果种植要求,于是就开始种了。”谈起种植火龙果的原因,谢建文解释道。
2016年上半年,谢建文开始试种了几亩火龙果,后来新发现人们都喜欢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加上武隆提倡发展“农旅融合”,于是,他结合旅游环境和芙蓉湖的生态资源,发展起火龙果采摘园,打造集生态观光、体验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
“很多来芙蓉湖游玩的客人都在问,我这里种的是什么,当听说是种的火龙果,客人们纷纷表示很惊奇。”谢建文告诉记者,特色产品让客人们对这个基地印象深刻。
火龙果有好看的外貌和清甜的口感,除了当地的优良生态环境外,还得益于谢建文的精心培育,细心呵护。“种植中,我坚持不使用农药、杀虫剂,而是施用羊粪、兔子粪等有机肥,真正让游客吃到放心、纯正的火龙果。”谢建文说,今年是火龙果挂果投产的第二年,较去年收成好了不少,名气也提高很多。待明年大量上市后,将给自己的火龙果申请绿色认证。
“火龙果结果季很长,可以从7月持续到12月,由于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种植技术在武隆也得到了提高,第三个年头是基地火龙果的丰收期,预计产量可达6万斤。”对于基地的发展,谢建文充满了信心。
如今,谢建文的种植基地已达到20亩,他还在去年的基础上修建了旅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来他基地的游客也是越来越多了。他希望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好自己火龙果产业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