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酿”得日子甜如蜜 ——大洞河乡红宝村贫困户罗光勇“变身”养蜂大户

武隆网2018-09-29 12:04

取蜜

满满的蜂条

生态蜂箱

收获

诱人的蜂蜜

勤劳的蜜蜂

割蜜

本网记者 徐爱荣

大洞河乡红宝村漫山青翠,遍野的山坡上长满了各色野花,这些争奇斗艳的花朵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也为附近的蜂群提供了一顿顿美食“盛宴”。该村村民罗光勇便是附近有名的养蜂大户。

“蜜蜂养殖投入小,见效快,3年时间净入18万,以前想都不敢想。”罗光勇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众里寻他千百度

挖过煤、收过废铁、养过牛,却始终没能摆脱贫困——说起曾经,今年42岁的罗光勇,不胜唏嘘。

罗光勇家中七口人,三个老人和两个孩子,老人上了年纪,孩子还小,妻子因身体不好不能干活,生活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罗光勇一个人的肩上。但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艰难现实,曾一度让这个家庭的生活难以为继。

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如何让罗光勇家庭脱贫成了难题。罗光勇本想着还是种庄稼来发展产业,然而辛辛苦苦一年也只有7、8千元钱的收入。有人提议养牛,罗光勇也觉得可以试试,就去借了一万元钱买了4头小牛,结果才发现家乡的地理条件根本不适合养牛。

2014年7月村上组织贫困户的去南川考察养殖养蜂技术,罗光勇有幸参加。考察之后,罗光勇联系到实际,发现红宝村山高林密,蜜源丰富,很适合养蜂。也看到了村里的一些村民靠着养蜂一年收入十几万,罗光勇跃跃欲试。

说干就干,罗光勇买了20桶中蜂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之旅。

山重水复疑无路

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对于首次接触养蜂技术的罗光勇,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刚开始养蜂,没有手套和防蜂帽,第一次去割蜜的时候,被蜜蜂蛰得很惨。最惨的一次被蜜蜂蛰的满脸满手跟面包似的,疼得几天都呲牙咧嘴,无法见人。”罗光勇回忆说,那段时间自己都对蜜蜂产生了“阴影”。

4个月后,罗光勇遭遇重大挫折——蜜蜂得了一种囊状幼虫病,几天的功夫,20箱中峰全军覆没,第一次养蜂的他一无所获。

“养蜂产业还能做吗?”罗光勇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娃儿要读书,大人要看病,你还不如出去打点零工。”妻子向中银有些“抱怨”。

随着村里养蜂村民逐渐增多,扶贫干部也积极出谋划策,2015年,红宝村成立了圈岩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听到消息,又一次激发了罗光勇发展养蜂产业的信心,不顾家人反对又花了4500元钱买了10桶中峰,开始再一次的尝试。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次养蜂的罗光勇,不仅空了就向有经验的大户去学习养蜂技术,还积极参加区农委举办的中蜂养殖培训班。

2015年,罗光勇收获了200斤蜂蜜,换来了20000元收入。

2017年4月,随着大洞河乡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夏天杜鹃花开的时候,山上有游客几千人,罗光勇瞄准商机销售土蜂蜜,因品质好,蜂蜜供不应求。

“罗光勇养蜂产业发展好了,没有忘记乡亲们,”红宝村村支书黄建勇说,罗光勇经常为村里其他村民免费提供“蜂王”并做技术指导。目前,在罗光勇的帮助下,全村有80户村民发展养蜂并实现增收。

“9月正是冬蜜的采收季。我已经成功收取了今年第一次蜂蜜,共20斤,品质和成色都不错。只要天气好,加上管护得当,50桶蜜蜂可采蜜700斤左右。”罗光勇说,下一步,他还想将这项产业做大做强,脱贫致富,和乡亲们一起共奔小康。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