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武隆区立足资源优势 助推乡村旅游扶贫

重庆市扶贫办重庆市扶贫办超级管理员2018-10-11 15:19

一、背景介绍

武隆位于渝东南乌江下游,是全国新兴的旅游大区,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七山两水一分田,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区。近年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越贫穷越要发展,越贫穷越要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发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围绕全市“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按照“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的部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速绿色崛起、富民兴区,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在武隆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把乡村旅游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探索出一条乡村旅游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17年,7条乡村旅游线路有序推进,双河木根铺、土地犀牛寨、火炉凉水井、赵家白院子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初具规模,新增农家乐320家,涉旅农户达到1.8万户,全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60万人次,收入14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资源优势,确立富民战略。武隆区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确立了“扶贫开发打基础、打好基础抓旅游、发展旅游促脱贫”的乡村旅游扶贫思路,全面启动实施以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主线的扶贫开发工程,研究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构建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互动共建模式。

(二)科学规划定位,分批推进实施。按照全域乡村旅游景区的理念,根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和地理优势,按照“一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思路,编制《武隆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赋予贫困户比较集中的五大贫困片区不同的发展定位:仙女山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大仙女山旅游集散地、白马山片区打造高山森林休闲度假区、芙蓉湖片区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区、桐梓山片区打造科考探险民俗旅游区、弹指山片区打造生态观光人文旅游区,推动全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规范化、精品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目前,各大片区正按照规划,有序地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三)发挥地域优势,构建五大模式。一是景区配套型。将景区“大旅游”与乡村“小旅游”有机结合,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依托景区(点)发展种植养殖、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等增收致富。二是农家休闲度假型。以小型“农(林)家乐”为代表,以一家一户为经营主体,依托良好的自然乡间风光、淳朴的乡土人情和诱人的风味特餐,从吃、住、游等方面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三是生态观光体验型。坚持农旅融合,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专业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以体验农业、观光农和休闲农业为主导,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双河木根、火炉梦冲塘、白马天尺坪、赵家白院子等一批生态观光体验园区,贫困农户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收取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实现脱贫。四是民族民俗特色村寨型。在资源独特、民俗浓郁的少数民族山乡村野,依托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和民俗民族文化,突出乡村民族民俗文化品位,让游客充分享受民族民俗风味,体验民族民俗风情,成功打造了后坪天池坝苗寨、浩口田家仡佬村寨、石桥八角等三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五是传统村落型。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成功打造了土地犀牛寨、沧沟大田古村落、文复冉家湾古村落、仙女镇庙树村古村落等一批传统村落。

(四)创新四大机制,夯实脱贫基础。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成立旅游扶贫协调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旅游、扶贫等30个涉旅、涉农部门任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一次例会制度,研究解决乡村旅游扶贫中的难题。二是创新政策引导机制。区财政每年预算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基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规划编制、精品打造、示范建设、宣传营销、龙头企业培育等;以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水、电、路、通讯、环保、扶贫等资金,集中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每年评选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点)给予100万奖励;农村贫困群众发展农(林)家乐和家庭公寓,每新增一个床位一次性奖补500元,被评为三、四、五星级的乡村旅游示范户分别给予1万、2万、3万奖励。三是构建扶贫帮扶机制。100多个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成26个旅游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全县26个乡镇。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6000余人,对贫困家庭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通过多种形式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种养殖技能、标准化服务、科技知识等培训,不断提升贫困户的素质。四是建立电商营销机制。为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区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了村级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培育了一大批新兴农村的电商企业,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户可免费在网上进行营销,包括房间预定、土特产订购等。2016年,乡村旅游商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额达到8亿元。

三、主要成效

(一)贫困人口收入实现新增长。目前,武隆区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2452户,接待床位4万余张,带动2万多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区农(林)家乐、家庭公寓、土特产店达4568家,3.1万农户、近7万农民靠旅游吃饭,其中1万余名涉旅贫困群众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旅游沿线老百姓一改过去“端着金饭碗讨饭吃”,实现“旅游做到哪里,老百姓就富裕到哪里”。巷口、仙女山、双河等乡村旅游集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均达20%以上。仙女山镇石梁子社区401户中有391户从事旅游相关产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17户、100-500万元的285户。曹世兰原是仙女山镇石梁子村荆竹林社村民,由于土地被纳入仙女山度假区建设规划,她将50多万元的政府补偿款再加上贷款,在仙女山度假区翠云路办起了“黄金楼”饭店,这家三楼一底的饭店,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在“黄金楼”打工的厨师刘永红是仙女山镇石梁子的村民,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工作的地方离家只需步行半小时,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到家,收入也还不错。

(二)贫困村产业结构实现新调整。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副土特产提供了很大消费市场,推动了贫困村蔬果种植、农产品加工、畜牧业养殖、旅游纪念品加工等多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开辟了更广阔的收入渠道。目前,武隆区已培育了高山无公害蔬菜、“羊角三宝(豆干、枣、醋)”、土坎晶丝苕粉、鸭江老咸菜、芙蓉江野鱼、仙女红有机茶、碗碗羊肉、火炉脆桃以及老布鞋、竹编、石艺等多个地方特色品牌。汉平蜜柚、隆冬锵农产品、芙蓉江野鱼、羊角豆干、武隆大闸蟹等22个品牌、206个单品完成产品包装上线销售。其中羊角豆干、凤来谷生态大米等单品销量突破了1000万元。仙女山镇石梁子村村民贾强俸就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宽敞的旅游环线公路修到家门口,利用优越地利条件建起了种兔场、养蜂场,道路沿线种植的大片葵花园还吸引游客前来拍照留影买蜂蜜。“蜂蜜价格从100元/斤涨到现在150元/斤,不愁销,今年能有上百万元的效益。”提到现在的生活,贾强俸笑得合不拢嘴。

(三)贫困村面貌实现新改观。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所有乡村旅游行政村公路交通、安全饮水、信息网络、电网改造“四个全覆盖”。城市游客的到来,为贫困群众带去了城市文明和先进文化,送去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验、新观念,促进城乡精神文明的对接,开阔了眼界;城市游客的长期居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落后的生活习惯,农村环境卫生显著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有明显改观。同时,农村歌舞、手工艺品、乡土文化等非物质文件遗产得到有效开发和保护。(根据武隆区相关材料整理)

产业开发处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