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脚下扶贫路 心中桑梓情——记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缪传蛟

武隆网2018-10-29 17:35

本报记者 蒋红兰

深秋的桐梓山,寒意逼人。

桐梓镇桐梓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缪传蛟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我们村准备发展集体经济,要流转400亩土地,最近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闲不下来。”

从2015年7月到桐梓村任“第一书记”开始,缪传蛟扑下身子、立足民情,帮助村民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

架起一座桥

缪传蛟还记得当初上任时的“绝望”:条件恶劣、基础薄弱、组织涣散、矛盾突出。

缪传蛟说,以前村干部与村民之间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井水不犯河水”。

“村干部要是当自己是个‘官’,端着个架子,就没办法做好群众工作。”这是缪传蛟常说的一句话。

驻村第一天,缪传蛟就与村支两委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基本情况。白天走访,晚上汇总,利用周末分析,经过一个月,将全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摸得一清二楚。

“作为区统计局派出的扶贫干部,我就像一座联系部门和乡镇的桥梁,也是联系村干部与村民的桥梁。”缪传蛟给自己的新角色有清晰定位。

于是,在桐梓村,每天都会出现缪传蛟走访的身影。10公里,这是缪传蛟在驻村期间每天行走的距离;也是这10公里,架起了他与村民们的“心桥”。

打开一扇窗

到岗后,看到村活动室办公设施十分简陋,会议室只有几张老旧桌椅,缪传蛟心里不是滋味儿。

他第一时间向扶贫集团汇报情况,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基层组织的办公条件。

缪传蛟始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联系爱心人士帮助魏德福的儿子上大学,争取每月1000元爱心捐款并持续到大学毕业;为67户困难家庭申报临时救助,金额达20余万元……

进村后,缪传蛟还极力促成建设桐梓村“农耕文化博物馆”、桐梓村文化惠民宣传墙、打造具有桐梓村烙印的村规民约,使桐梓村村风更加和谐,民风更淳朴。

三年的扶贫工作,缪传蛟得出一个结论:“只有用心用情去和群众交流,才能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好。”

铺就一条路

“石灰窑至今没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上任不久,多位村民向缪传蛟“求助”。

为了尽早打通这条“断头路”,缪传蛟多次到相关部门协调资金,成功争取到30万元,在解决群众出行难的同时,也为村民发展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年时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桐梓村争取到上千万元的资金,硬化社道公路34.5公里,新建入户人行便道21公里,7个村民小组公路100%通畅,入户人行便道覆盖率98%以上;新建水池9口3200立方,修复山坪塘3口,村民人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阶段,桐梓村正在谋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缪传蛟介绍,按照规划,专业合作社将流转400亩土地,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农业合作社,既可分红又可务工,稳定增收指日可待。

由于工作出色,今年10月17日,缪传蛟被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最苦累也最美好。”缪传蛟说,心系百姓、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