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拴住”了丈夫的腿 带鼓了群众的兜

武隆日报2018-11-19 09:11

本报记者徐强

“潘大姐店里的鸡肉面和鸡肉米线味道好,这么偏远的地方能吃到这么地道的云南风味太难得了。”在海拔1000多米的桐梓山上,冬日的气温下,场镇店铺门可罗雀,但是一到饭点,潘大姐面馆就生意爆棚。

大家口中的潘大姐名叫潘国丽,之前是桐梓镇香树村的贫困户。前两年,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潘国丽凭借养殖山鸡脱了贫,成了全镇的“名人”。创业成功后,她不顾家人反对,在桐梓场镇开了家面馆,当起了“掌柜”,不仅把多年在外务工的丈夫“拴”在了身边,而且成功打开了全村山鸡的销路,收入比之前翻了几番,村民都夸这个女“掌柜”不简单。

贫困户深山养鸡创业

线上销售脱贫摘帽

潘国丽是从云南嫁到武隆的外来媳妇,2010年,她与丈夫一起回到桐梓镇老家,因为家人身体不好,又无产业,她家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

戴上贫困帽,吃上了扶贫补助,可潘国丽却一点也不开心。她和丈夫商量着在家创业,可对身处深山的他们来说,能干什么呢?潘国丽的娘家有养殖山鸡的传统,当地不少人凭借养殖山鸡买房买车,而桐梓却没有类似的养殖产业,潘国丽发现了商机。

2015年初,在区交委帮扶干部杨顺刚的帮助下,潘国丽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她从娘家联系了鸡苗,一边自学养殖技术,一边修建圈舍,开启了创业之路。

经过多轮试养,潘国丽的养殖规模从50只扩大到2000多只,品种包括珍珠鸡、贵妃鸡、白凤乌鸡、五黑一绿、火鸡、七彩山鸡等7个品种。为了解决山鸡销路,潘国丽依靠镇上的电商搞起了网上销售,还摸索着开微店当起了电商老板。

通过电商平台,潘国丽家的成品山鸡每只卖到了100元、鸡蛋卖到了2至3元一个,不到一年时间,她家月均纯收入就达到了2000多元,不仅成功摘掉了“穷帽”,还成了全镇脱贫先进典型。

虽然有了产业,但潘国丽并不满足。2017年,潘国丽决定在桐梓场镇开一家线下体验店。但她的想法,很快招致全家人的反对。

“就算你开了店,这么偏的地方有多少人吃你的鸡?要遭亏。”在外务工的丈夫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比丈夫更反对的是她的婆婆:“好不容易脱了贫,不要折腾了,万一欠了账……”

家人都反对,但潘国丽却丝毫没有动摇,她给婆婆下了保证书:就算亏了也绝不向丈夫要一分钱。

云南米线 风味鸡丁

线下开店月入上万

租门面、购买餐饮器具、喂养山鸡,潘国丽忙得人仰马翻。2017年12月5日,“潘大姐面馆”终于开张了。

潘国丽开了店,家里的鸡谁来管?万般无奈之下,丈夫王万合在面馆开业前一天赶回了家。

“我有信心把这个店开好。”潘国丽告诉记者,她开体验店绝非头脑发热。

潘国丽用鸡骨精心熬制的汤汁制作云南米线,再盖上一勺麻辣鲜香的鸡丁,开业第一天收入就逾1000元。很快她的鸡肉米线在当地打响了名气。

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味,潘国丽也花了不少心思。为保证食材原汁原味,她特地从云南采购米线等原材料。开张后一段时间里,每一位顾客到店吃饭,她都会询问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渐渐地,“潘大姐面馆”成了不少避暑游客的打卡店。

自从开店后,潘国丽在当地的名气更响了,每天下午两点前,她的鸡丁和米线就会销售一空,一个月下来,她家面馆收入过万。看到妻子的店做得有声有色,丈夫王万合二话不说,心甘情愿在家养鸡,不愿再外出务工。

打通“线上线下”销路

脱贫后不忘带着村民致富

今年7、8月份,潘国丽的800多只成品鸡销售完后,为了维持店里需求,她以18元每斤的价格向周边村民高价购买,靠着购买的土鸡撑到了9月。

自从开了线下体验店,潘大姐几乎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招牌。她的的山鸡不仅吸引了众多“吃货”游客,也成了多家农家乐的抢手货。线上销售持续稳定,线下也打通了销路,她家的山鸡一度供不应求。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为了让更多村民加入山鸡养殖,她除了帮助周边村民从娘家代购鸡苗,还免费将2000多只鸡苗送给周边贫困群众。

在她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加入养鸡行业,全村一年出栏山鸡超35000只。农户养,潘国丽销,“线上 线下”的销售模式让全村的山鸡产业逐渐壮大。

现如今,依靠山鸡销售和线下体验店收入,潘国丽夫妇已从两年前的贫困户升级为万元户。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响‘潘大姐’品牌,让村民都能靠养山鸡赚到钱。”对于未来,潘国丽信心满满。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