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未来三年,秀山将大力发展这项产业

秀山电视台2018-12-03 13:30

未来三年,我县将新发展中药材基地15万亩,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总面积达到40万亩,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新发展中药材基地15万亩。其中:山银花5万亩(含补植),银杏4万亩,黄精1.5万亩,南苍术0.5万亩,白术、百合、前胡、颠茄等其他道地中药材和黄柏等“三木药材”4万亩,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鲜品产量达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中药材种植适宜区域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50%以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培育种植大户1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0家、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1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暨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道地中药材基地县。

工作重点

(一)强化基地建设。按照适宜性、道地性原则,合理引导中药材品种错位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山银花主要布局在太阳山、平阳盖、川河盖等海拔600米以上的的半山区及高山地区,涉及的乡镇主要有清溪场、钟灵、隘口、孝溪、溶溪、溪口、龙池、平凯、官庄、涌洞、中平、妙泉等12个乡镇(街道);银杏、黄精主要布局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半山区和平丘地区;白术、南苍术主要布局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沙壤地;其他品种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区域种植。优先发展“药食两用”品种,合理布局一年生、多年生品种,鼓励中药材与其他特经作物套种。按照“示范带动、突出重点”的思路,扎实推进清溪场-溶溪平阳盖片区、隘口-钟灵太阳山片区两个10000亩山银花产业示范带,钟灵、梅江两个3000亩银杏示范基地,平凯、清溪场两个500亩黄精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中药材产业发展乡镇(街道)建设1个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命名一批县级“中药材产业示范村”,申报一批市级、国家级“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示范乡(镇)。到2020年,培育中药材基地3000亩以上村5个,2000亩以上村15个,1000亩以上村30个。

(二)建立标准体系。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安全”的原则,建立秀山主要中药材品种质量标准体系。修订完善《秀山银花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DB50/T517-2013)等12个地方标准,启动秀山白术、秀山黄精、秀山银杏叶等品种的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并加大标准的宣传、应用力度。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GAP生产基地、道地药材基地认证或备案。建立“秀五味”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指导各经营主体做好品种来源、整地、栽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分级、包装、运输、仓储相关生产信息记录,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究、责任可追。积极创建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暨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加大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培育20个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三)培育产地市场。发挥产地优势,支持第三方企业通过租赁物流园区仓库,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物流仓库,创建重庆武陵山片区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并引导秀山及周边中药材加工业主、经销商逐步向物流园区农贸中药材市场聚集,培育中药材产地市场。围绕深加工产品原料需求,主动对接工业园区海王、华涛、红日、万物春生、富兴通等重点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品种,保障药农预期收益,实现生产基地与加工企业良性互动。紧盯流通市场,积极开展与物流园区电商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商的合作,通过基地共建,发展适销对路的品种。开展中药原料资源监测,收集市场信息,构建中药材生产发展预警平台,为企业和基地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四)强化科技支撑。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县内大型医药企业参与,建立武陵山中药材资源研究中心技术支撑平台(挂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秀山分院牌子),开展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标准体系、成分、药理、毒理、功效等基础研究,进行产品开发、工艺研究和食品、药品检测检验,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力。继续加强与西南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校和机构合作,支持企业建立生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增强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通过规划引导,支持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采取催芽直播、扦插、嫁接、组培等技术方式,开展山银花、银杏、黄精、白术、南苍术、白芨、重楼等优良品种选育繁育,建成武陵山优质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选择在适宜区域建立“秀五味”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和“渝蕾一号”良种采穗圃。

(五)培育经营主体。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中药材企业做大做强。每年新培育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0家、种植大户200户,支持业主申报县级、市级、国家级荣誉称号。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初加工厂房设备、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重点环节的补贴扶持力度,着力解决抵押、担保等融资问题。对经营业主广泛开展《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现代企业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培养一批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仓储物流基地建设、产品深加工等重点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择优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提高全县中药材产业抗风险能力。

(六)加强技术服务。构建产业服务体系,组建“行业专家 县级技术骨干 乡镇技术员 农村实用人才”四级技术服务队伍,建立分品种、分片区、分农时的流动培训机制。继续聘请3—5名全国中药材行业知名、权威的专家学者为中药材产业发展顾问,“借脑借智”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县农业主管部门技术员要加强学习和对外交流,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能力;重点乡镇要明确一名农技人员重点负责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全县中药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业主的技术培训,培育300名技术服务“土专家”。通过以会代训、专题技术培训班、实用技术手册、微信工作群、现场会、深入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和服务。

(七)优化发展机制。突出产业扶贫、促农增收效果,按照“大基地、小单元”的思路,根据不同品种,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基本农户发展中药材基地,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增收。引导工业园区中药加工企业、物流园区电商企业通过“公司 农民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实行计划种植,保护价订单收购。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收购产品、土地流转、劳动用工、提供服务、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参与并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民营和工商资本参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决集体经济组织人才缺乏和经营活力不足的问题。

保障措施

(一)强化推进机制。调整充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工业经济、科技、商务、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市场监管等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主动配合。每年召开一次专家顾问学术交流座谈会议,时时掌握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理清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县中药材协会要积极开展调研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指导作用。

(二)强化政策扶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建立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突出产业扶贫效果,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申报项目须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普惠制补助政策主要支持重点品种种子种苗、重点品种基地管护、示范村建设、GAP基地认证、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三品一标”认证、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等环节;竞争性项目补助政策主要支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初加工厂房及设备等环节。同时,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转贷应急基金等政策向中药材产业倾斜。

(三)严格督查考核。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对乡镇(街道)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委要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督促检查,尤其要重点跟踪检查种苗采购、示范基地建设、品牌创建、项目实施、政策落实、利益联结、技术支撑等关键环节,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