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村民生活得更好
【为了村民生活得更好】双石镇中心桥村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4700多人。 就是在这个距双石场镇最远的村,闲暇时的村民一谈起他们的村党委书记康平,没有人会说这个书记当得差。 有人说,她这个人性格直爽,办事雷厉风行;有人说,她在处理任何事时,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得平;有人说,她有一颗真诚为民的心、一张“婆婆的嘴”、两条“毛驴的腿”,她把每一名群众的事都当做自己的事。 就是这么一位扎根基层,怀着真心、爱心、信心为民服务29个年头的女村干部,听到村民这样评价她,她却这样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村民的生活能更好。 “毛驴的腿”:肩挑100斤粮食走15里路,为的是让五保户能吃上口粮 走路带风、笑容开朗、皮肤黝黑。如果你初次与康平见面,准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1966年出生的康平是青峰镇人,5个兄弟姊妹中她排行老二。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从小她就暗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1987年,21岁的康平与双石镇中心桥村村民陶广杰结婚。由于康平是高中文化,结婚两年后,她便被东岳庙村民小组选为组里的出纳。随后,又出任村民小组的会计、保管、村民小组长等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岳庙村民小组有两位五保户在双石敬老院养老。在当时那个年代,两位五保老人的口粮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而是全靠老人所在村民小组的村民一家一户的凑份子。 按照当时的规定,一位五保户的口粮每年是300斤稻谷,两位五保户则是600斤。每年8月秋收后,村干部就要挨家挨户为五保老人收口粮。口粮收齐后,送粮这事自然就落到了村民小组长、会计、出纳三个人的头上。 作为送粮小组唯一的女同志,康平硬是与其他两名男同志一样,头顶白花花的太阳,每次肩担100斤粮食,爬坡上坎走15里路才能到达双石敬老院。 看似不远的路,负重的她仅单面就要花两三个小时。“行军”途中,累了,她就在树荫下歇口气;渴了,就用手捧起路边的井水喝两口。每次送口粮,她脸上的汗水大颗大颗往下流,衣服湿透一次又一次。到达目的地时,感觉脚像挂了铅一样,寸步难移、筋疲力尽。 这样的“行军”,康平每年都要经历两个来回,一送就是五年。 对于这样的苦差事,康平也曾想打退堂鼓,悄悄哭过后,她又投入到工作中。送粮一事,也让她在村民中留下了“女汉子”的印象。 由于工作出色,1999年,康平在中心桥村担任村计生专干兼妇女主任一职。 2005年8月,由于村党支部书记病逝,康平接替了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真诚的心:连续40天送水,为的是让缺水群众能及时用上水 2006年夏季,永川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由于中心桥村所处的煤矿多,村里的水塘无法蓄水,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饮水都成了难题。 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双石镇党委政府派人专门为村民送来了饮用水。但这有限的几趟水,仍然不能满足村民日常用水需要。 持续的干旱,一方面影响了人畜饮水,另一方面也危及到中心桥村1000多亩林地的安全。于是,刚拿到驾照才三四个月的康平,每天带着村干部巡完山后,她都会开着村里的长安车,到村里其他有水的村民小组找水,然后再开车给缺水的村民小组送水。 “由于长安车的空间有限,只能装七八个水桶。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水壶,一车下来就只能分给七八家人。”康平说,为了让缺水的村民都能用上水,每天早上5点她便起床为村民找水。8点,匆匆吃完早饭,她又和村干部一起巡山。待晚上九十点钟煤矿工人下班后,林地安全了,她又开着长安车为白天没有得到水的村民继续送水。 这样送水——巡山——送水——巡山——送水的日子,康平整整持续了40天。 一天中午,本可以把车停在路边的康平为了方便群众取水,倒车时不慎将车的一个后轮倒在了沟壑。这一幕恰好被70多岁的田玉友发现。老人着急地扯起喉咙就喊:搞快点,大家快来推车啊! 听到吼声后,大伙纷纷跑出家门,用最快的速度,齐心协力把车抬了出来。 康平一心为民的行为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当年,她被评为永川区抗旱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 近年来,她多次获得永川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先进个人、双石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工作者称号。 “婆婆的嘴”:网格化治理养殖业,为的是让村民生活的环境更好 今年,已过知命之年的康平到中心桥村任职已有19个年头。 流经中心桥村的小安溪河长达近10公里。在临江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河道清漂是治理的重点。为让村里的小安溪河早日实现水清、岸绿、河畅的美景,康平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与村里公益岗位人员一道,多次下河清理河里的漂浮物、障碍物、悬挂物。 今年6月,我区又拉响了养殖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为实现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让村民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中心桥村村支两委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俗话说,船载千斤,掌舵一人。为了打赢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村里的“领头羊”康平先后召集党员、村民小组长、乡贤、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开会,向他们宣传我区整治养殖行业的依据、养殖场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转型发展的养殖场享受的扶持政策,收集各方对如何更好推进养殖行业专项整治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分成7个小组,用网格化的方式治理养殖行业。 根据各自划定的责任范围,康平又开着长安车来到大石坝村民小组养殖户家中,苦口婆心地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每次大老远看到熟悉的长安车,村民就知道是康平来了。 做通养殖户思想工作后,在养殖户自愿拆除圈舍时,康平还拿起铁锤,和工人们一起帮养殖户拆除圈舍。 付出总会有回报。经过康平等村干部的努力,村里的20多户水产养殖户、30多户畜禽养殖户或拆除或改建了圈舍,没拆除圈舍的养殖户也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 “我只是想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谈及为中心桥村环保事业所做的每一件事,52岁的康平谦逊地说。永川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