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正常情况下,人的创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所以儿童时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最为旺盛的时期。虽然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玩心,定性也相对较差,不过以合适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是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其主要的特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但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构建生活情景,发挥学生想象力
情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虽然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情景教学的主要手段,但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教学设备还未能达到相应要求,所以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带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例如乘法教学过程,很多学生因为乘法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内容带入一些生活方面常见的行为。例如,像买水果。所以,对于“3乘以5”的教学流程就是:首先教师列出题目,其次学生初步审题,最后教师将题目以买水果的方式具体化。即“妈妈去商店买苹果,已知一斤苹果3元,妈妈买了五斤苹果,总共花了多少钱?”只要学生对以上具体的生活例子产生了兴趣,就能达到拓展了他们联想能力的效果。
做好“学与问”,促进创造思维形成
学问,即是学与问,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形成自我创新意识,教师还应该做好“学问”。
就“学”方面而言,教师可带入一些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例如“三角形分为腰和底边构成,那么两条腰相等的三角形又叫什么三角形呢?”当学生通过思考完成回答后,教师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果锐角三角形的角都小于90度,那么直角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按角度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成几类呢?”通过问题的设想进行拓展,学生很容易分析出三类不同角度的三角形。
就“问”方面来说,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反问,也要学会质问,例如“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先给出题目“5 8-2×6”,由于学生运算都是遵循从左到右的运算过程,而教师可以列出“5 8-2=11,11×6=66”的计算过程,问询对错,并告诉学生“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从而让学生对任何解题过程都持有怀疑态度,并通过自我创新和探索,学会正确的方法。
消除主观意识,完善培养创造能力
下意识的思维是大部分中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思维,而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陷阱题,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审题和观察。例如“一本书100元,价格先降了20%,然后又涨了20%”,问这本书最终价格是多少,相比原来价格,是升了还是降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算出书本降价后的价格,然后向学生强调,涨价是在降价以后的价格基础上,所以计算过程就是100×(1-20%)×(1 20%)=96(元);而学生通过正确的解题过程与主观思路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到自主探索的重要性,最终可以完善他们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启蒙时期,对于农村教学来说也是极其关键的,不仅要体现教学拓展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自我学习、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避免他们由于主观意识,在解题过程中进入盲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学习的能力。
作者:陈洪福
责编 :冉川
校对: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