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这次要对交通、餐饮、加油站、娱乐场所等进行重点整治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是云阳全县上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让云阳大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近日,云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印发《云阳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2018—2020年)》(以下简称《意见》),为坚决打好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确保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土更洁、声更静、环境更安全等6个方面29项指标。拟定《云阳县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程清单》,确保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控制交通污染
以车辆改造限行和油品提升为重点,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实行货运车、高排放车辆等城区限行,推进货运、客运柴油车专项治理。新增和更换的公交车、出租车和公务车推广纯电动车,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车。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机动车抽样检测和登记注册环节环保部件一致性检查。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开展油品质量专项执法,每年抽检数量不少于50组,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行为,查处销售质量不合格油品的违法行为。对加油站、储油库及油罐车未按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行为进行处罚。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制度,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控制工业污染
积极应对臭氧超标,推进汽车摩托车制造维修行业、包装印刷行业、家具制造行业、医药制造行业、有机化学品制造行业、其他典型工业企业等行业以及油品储运销等交通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完成12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燃煤锅炉8台。开展“散乱污”企业分类治理,改造提升一批、集约布局一批、关停并转一批。
控制扬尘污染
全面执行施工工地扬尘控制规范,落实十项强制规定,创建(巩固)15个扬尘示范工地。建立施工单位扬尘控制“黑名单”,将扬尘污染防治情况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并纳入资质等级管理。严格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渣场”,控制建筑渣土消纳场扬尘。加强道路冲洗、清扫保洁和养护力度,城市建成区适合道路机扫率达到90%。严格执行控制城市道路扬尘六项要求,每年创建(巩固)扬尘示范道路5条。
控制生活污染
开展火锅等餐饮业油烟治理,完成所有公共机构油烟深度治理,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鼓励低于国家排放标准50%排放,减少油烟扰民。不得在城市建成区、人口集中区域露天焚烧树枝树叶、枯草、垃圾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不得在禁止的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逐步向周边具备条件的街道(镇)、社区延伸,扩大禁燃区范围。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新产品,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行业应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严格燃放烟花爆竹管理,逐步扩大禁放区域(场所)和限放区域范围。
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预警体系建设
实行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相关部门,周边区县在项目会商、预警预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深化县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预警应急处置流程,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强化环境、气象观测,采用高炮、火箭等多种方式及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应对污染天气。
切实减少噪声污染扰民
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扰民。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扰民。减少交通噪声扰民。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控制,开展机动车禁鸣专项整治,积极推广使用低噪声车辆。加强施工噪声控制。加强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筑施工等噪声污染防治,强化项目业主方和施工单位噪声防治责任。加强工业噪声整治。现有工业污染源必须选用降噪工艺和设备,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严肃查处工业企业的超标排污行为,依法征收噪声超标环境税。对噪声不达标、居民反映强烈的工业污染源限时整治。
大力开展城市生态修复
预防城市水体黑臭,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严究,综合采取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实现城市建成区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着力修复“污染土地”,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土地开发利用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推进实施增绿添园项目,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绿”的要求,打造精品绿化项目。2018—2020年共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其中2018年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2019年新增城市绿地35万平方米,2020年新增城市绿地35万平方米)和1.5万平方米立体绿化(含屋顶绿化)。实施裸地绿化和植树种草,未建设的土地整治项目、土石方施工工地、房屋拆迁现场采取覆盖或简易绿化措施。依托环湖绿道、公园、游园、绿点等,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均衡布局、绿城相生的城市绿化网络,实现步行20分钟到达城市公园,步行10分钟达到社区公园(小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