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渝中转型重庆旅游中心 “文商旅城”融合发展
渝中,一直被称为重庆的“母城”,沉淀着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厚重的人文底蕴;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门这一系列城市名片承载着老一辈重庆人的记忆。2017年,渝中区位列全域旅游魅力指数(区县级)排行榜第八名。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渝中作为重庆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产业步入了转型与升级阶段,旅游业作为“带动性强、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之一,自国家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议以来,全域旅游成为了诸多省市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渝中区将以文化、商业、旅游、城市基础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商旅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2018力争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
以“旅游 文化”重底蕴
资料图 夜幕下的洪崖洞。
“‘母城’文化是渝中区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保护‘母城’文化遗产,把文化‘传下来,把渝中的‘母城’文化打造成重庆发展的软实力。”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表示。
据资料显示,渝中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3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个、4A级景区8个。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渝中将从“增产品、扶项目、建载体”三方面强化文化底蕴,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庆印制二厂曾是西南地区的彩印巨头,虽倒闭多年,但几十栋厂房将一段独特历史文化保留了下来。2015年,开发二厂的团队请来英国著名建筑师,让老厂在跨界创新中融合重生,成为了具有文艺风格的文旅产业。据悉,周末期间,鹅岭二厂每日的流量可达上万人。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融合现代化时尚元素。渝中区以大溪沟设计创意产业园、上清寺环球互联网产业园等为载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此外,着力发展中山文化产业园、后街影视产业园、重庆国际IP产业园等新兴文创园区,为文创企业营造创意氛围,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洪崖洞民俗街区已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基地,位于上清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嘉西村(怡园)及长江索道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中四路抗战文化一条街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顺利竣工。
同时,渝中区正在加打造中山荟文化产业园区、上清寺环球互联网产业园、红岩联线文化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文化与相关旅游产业的融合。
以“旅游 配套”增便利
2018年,渝中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风貌生态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围绕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今年,渝中区将打造全新的旅游产品线路,将新开朝天门至磁器口水上观光轮渡,这是继两江游之后,重庆第二条水上观光旅游线路。每艘轮渡可载客350人,投入3艘轮渡,线路单程16公里,运行时间为上水50分钟至1小时左右,下水45分钟左右,游客可以乘轮渡欣赏沿途美景。
在推进交通建设方面,渝中区将配合推进曾家岩大桥、红岩村大桥、轨道1号线朝天门区间站和轨道5号线、9号线、10号线等9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解放碑地下环道三期、雷家坡立交、十八梯道路基础设施等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解放东西路一期等一批主次干道改造,加快打通红云路、茶亭南路、医学院支路等一批断头路及关键节点。
同时,加快推进两江消落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启动嘉滨路段前期工作、开工长滨路菜储段工程、完工储朝段工程,建成天地湖音乐喷泉,持续改造升级山城步道、城市阳台、游览扶梯,实施鹅岭公园揽胜楼、七孔桥等夜景灯饰项目,提升山城景观。
以“旅游 商业”强支撑
融创白象街实景图。
渝中区下半城传承了“母城”的文脉与记忆,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渝中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商业、旅游提升了人气。接下来,渝中区将持续打造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使老重庆的传统文化在老街巷、老街区、老城市中焕发新活力。
十八梯作为“母城”记忆的一部分,占地面积约88亩,据介绍,在修缮的过程中,仍会保留十八梯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开埠时期等5种建筑风格,真实还原主梯、楼房等每一项建筑,同时,还将进一步深挖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打造包含171民居、提督衙门、法国领事馆在内的十八景,让这18个建筑都有着独立的历史故事。
此外,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以山城特色风貌为主体,形成十八梯巴渝民俗商旅文融合主题区,发展特色商业、旅游业及休闲娱乐业等。以保护传统的“七街六巷”、历史建筑为原则,通过合理修缮设计,打造以巴渝传统风貌为主、挖掘活化传统文化、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文化保护项目典范。预计在今年10月,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首开区将建成展示。
传统风貌区的改造,重现了昔日的人文景观,释放出强大的文化向心力,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或商业街区。
处于渝中下半城的白象街,在开埠时期,曾是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如今,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将以开埠时期建筑风格为主体,同时发展特色商业、旅游业、影剧院等。以国家A级景区标准打造商业景区和传统风貌区,有效串联白象街片区11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天府可乐博物馆、303话剧社、星虹影业白象街影视基地等58家企业签约落户融创白象街,招商面积达1万平米以上。
下一步,渝中将重点以白象街传统风貌区、湖广会馆、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及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等集中区域发展,面积约0.82平方公里。同时,以解放东路、解放西路、长江滨江路为纽带,引进新商业、完善旅游设施,持续推进“商旅文城”融合发展。
据了解,渝中区还将针对消费群体和行为的新变化,把新型商旅文产品与“山水游”“文化游”“都市游”相结合,推出一批“重庆渝中”礼物等特色产品;开展“渝中红店”评选,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民宿、格调餐厅、个性酒店等跨界融合的特色业态;推出走读渝中、巴士渝中等定制化特色线路,搭建商旅文一体化智能消费服务平台等。2018年,该区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