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种个性都走向卓越
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未来。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寄托着千家万户的期盼。作为重庆的“母城”,兴文重教成为渝中区一抹最亮的底色。为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学子,渝中区以集团化办学为引领,将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放眼渝中大地,一所所身边的好学校搭起孩子们成长的广阔舞台,汇聚成一股民生幸福的暖流。
重庆四十二中
艺体双驱 助人人出彩
“你想学会一门拿手的乐器吗?你想在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吗?请加入我们!”
这是前不久四十二中飞扬管乐团在校园的招新“广告”,每学期四十二中都有各具特色的社团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目前,吉他社、摄影社、音乐社等12个社团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了舞台。
“让每个人都能出彩”是四十二中校长金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人成功,多元成才”为育人目标,学校践行“基础文化教育为主体,体育艺术教育为特色”办学模式,学校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设了社会生活类、兴趣特长类、学科拓展类三大类选修课程共计136门。
四十二中学的体育课非常有特色。实行网上选课,走班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填报篮球、足球、排球等不同的体育项目,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分项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得到身体锻炼,培养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增强了。
在艺体特色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四十二中狠抓教学质量,以加入巴蜀教育集团为契机,与巴蜀中学共建“巴蜀特色实验班”,在教研、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进度、质量检测上与巴蜀中学实现同质同步。
近年来,学校向国家级、省级运动队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艺体人才,多名教师在全国、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少年儿童科学实验活动示范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
打造小而美的精品学校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还未走进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下称“六十六中”)的校园,阵阵书声早已传来。
小而美是六十六中的特点。学校采取38-40人的小班教学,一个年级仅有400人左右。因为班级规模小,对学生的管理才能做到细致入微,从学生发型、穿戴,再到学生的晨读、午休管理,以及周末研学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漂书活动、“我型我秀”课本剧……学校都有很贴心的管理规划。这让低起点的学生能在系统化严格又不失灵气的管理下取得巨大进步。
多年来,学校坚持“教育即生长”的办学理念,狠抓教学质量管理,狠抓学生品行修养的养成,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构建了“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131”高效教研模式,教学质量稳步增长。学校高考重本升学率达30%,本科升学率达70%以上。2017年,谭忠州同学荣获渝中区高考理科第一名,顺利考入北京大学。
教师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生力军,全校160多个教职员工中,有80%以上获中高级教师职称。在教师优质课竞赛中,5人获全国一等奖,1人获特等奖。重庆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近30名。学生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艺体活动中100多人次获全国、市级一、二等奖。学校荣获全国争当“小小实验家”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集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六十六中正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高歌勇进,迎接未来。
重庆市实验学校
和谐课堂提质 “六心”教育塑德
重庆市实验学校校长杨红越的笔记本上,保存着王菲老师同一堂物理课两次听课记录:从以教师知识讲解为主线到以“主问题 辅问题 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主线,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了,同一节内容在一年后效果更好了。
作为市教委授予的“重庆市首批先进初中”,在实验学校看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长期以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师生为本,和谐课堂”的教学理念,致力于课堂有效性策略和学法指导的探究。通过学案,将课堂延伸到课前和课后;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勤学、善思、探究”的学习品质。
通过课程改革,学校形成了学科拓展型、社会实践型和兴趣型三类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了行政班与走班制结合、班主任与导师制结合的班级管理体系,探索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目前,已开设了《心动物理》、《植物栽培》、《剪纸》等20门选修课程,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的德育管理也颇有特色。以“热爱心、自信心、感恩心、敬畏心、进取心和平常心”的“六心”教育为核心,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培养学生对人、社会、自然的人文关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区领先水平,连年荣获区教委颁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等奖,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和联招上线率长期居渝中区前茅。学校以“校风好、学风正、质量高”成为学生心中喜欢的学校、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教育系统的示范校。
大坪中学
小小足球踢出“大中精彩”
有着60余年历史的大坪中学,在“竞·和”文化引领之下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女子足球一直是学校建校以来的传统,学校女子足球曾获得重庆市女足比赛七联冠、全国中学生女足赛第二名、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作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先后向国家青年队、解放军等职业俱乐部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培养了100余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还编写了自己的足球校本教材。
以足球为引领,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逐步过渡到“健康体魄,智慧头脑”的体育、科技双重并举的路径上。学校加大了社团活动和选修课的力度,在已有足球、排球、文学社、摄影社、美术社等基础上,琴筝协会、吉他协会、向心葵协会、“三模”等社团,书法、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选修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求索》校报、机器人工作室、“三模”(航、海、车模)工作室助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细节管理。追求有效课堂、高效教学、个性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人人成功。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必修+选修+活动课程的开设,合格+特长学生的培养”给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培养出了重庆市中考第一名应迪、渝中区中考第一名张悒尘等优秀学生,学校被誉为状元学校,多次获得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一等奖。
目前,大坪中学体教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点与面结合,正朝着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城市初中教育品牌的目标不断迈进。
重庆第三十中学
呵护学生成长之美
“我们家两代人都在三十中就读,学校虽然不大,但的确处处都是精彩!”说起自己和孩子曾经就读的三十中,家住国际村的李军竖起了大拇指。能够获得这样的赞誉,三十中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背倚鹅岭,面对长江,面积虽然不大,但处处都透露着“精致之美”。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但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成长的一席之地。”校长邓光明说,办学60余年,三十中秉承“呵护成长之美”的理念,坚持“人立于礼、人贵于心”的德育思想,遵循“因材施教、点拨差异”教学原则,努力发现每个孩子成长之美,寻找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特质,张扬每个孩子独特敞亮的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将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衡量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明理,实践育能”的育人新途径。立足“6T”教育模式,拓展育人渠道,并从“课堂 实践”两手抓的形式构建特色教育模式。
历经7年探索打磨,三十中构建起“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了《渝中半岛渝中人》《魅力物理》等20余本校本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30余个,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学校在高中体育课实施走班教学,开设播音主持、编导、音乐、表演、美术等辅助课程,联动社区、高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平台。
近3年来,学生50余人次在全国高中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一、二等奖;30余人次在全国或重庆市科技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学校科技队代表重庆市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航模竞赛总决赛,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的优异成绩……
重庆鼓楼学校
德学并重 育“三心”人
重庆鼓楼学校(下称“鼓楼学校”)成立于2014年8月,由原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重庆市第二十六中学校两所初级中学合并组建,目前有新华路和东华观两个校点。
较场口片区生源多为随迁子女,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既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是渝中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秉承“发扬‘红岩精神’,铸就‘礼·艺’校园”的办学理念,鼓楼学校以“两雅”“三心”为育人目标,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教育融入常规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文雅的言行举止、高雅的审美和爱好,帮助学生培养责任之心、学会感恩之心、树立自信之心,做文雅有心之人。
“孩子进学校一年多,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更加懂礼貌、知道体贴父母了。今年母亲节,孩子还亲手制作了贺卡送给我,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初一年级李萌的家长笑着说。
近年来,学校更是以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同课异构,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初中升学测评中,90余人保送到求精中学、复旦中学、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等学校,150余人通过联招线。学校物理、政治学科更是在全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90余人,其中包括30余位市、区级骨干教师。近年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取得丰硕成果。1人获得全国“十一五教改科研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得“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称号,207人次获得区级表彰,36人次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59人次在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奖,588篇论文获市、区级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首批红岩精神教育基地”、“重庆市红岩精神教育基地先进单位”、渝中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