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场监管进入大数据时代
不久前,“安居客”网站重庆频道上,出现了一则房屋销售广告。标题为《解放碑××楼盘,月租3000元,带12年租约》。
对于这样的信息,普通市民可能一瞥而过,并没有觉得异常。然而,该信息却被重庆工商情报信息工作平台抓取,推送给执法人员。因为它做出了投资回报的承诺,涉嫌广告违法,渝中区工商局对此进行了立案查处。该广告发布者被罚款762293元。
对该信息进行抓取、分析、推送的,正是重庆市工商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 ”等技术手段在全国工商系统率先建立的重庆工商情报信息工作平台。
通过该平台的不断完善,我市实现了市场监管执法由“等举报”“靠巡查”的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
已采集互联网情报信息560万余条
我市市场主体超过200万户,对他们的经营行为如何监管?违法信息从何而来?
“过去,只能靠群众举报,或者执法人员巡查的方式发现。”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传统模式下,违法行为发现难、执法办案效率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重庆工商部门开始思考,每天网上那么多信息,如何从中发现涉嫌违法信息甚至案件线索?如何将这些信息利用起来,用于市场监管?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市工商局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二十八研究所,共同研发建成了情报信息工作平台,并于2015年9月投入运行。
该平台的第一大功能,就是自动实时搜索。
通过建立的32个数据模型、1.26万余条行为识别规则、1.55万余条地域识别规则及10.16万余个特征词,平台对569个网站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搜索监测。截至目前,已采集到互联网情报信息560万余条。
“数据模型的建立,主要依据工商部门工作所涉及的400多部法律、法规,以及对案件特征、网友吐槽内容的解析。”该负责人称,这个平台就相当于一张“天罗地网”,让违法行为无以遁形。
平台很“聪明”,会自动分类推送
560余万条!
如此海量的信息,执法人员怎么才能从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不用担心,我们的信息平台很‘聪明’!”该负责人介绍,平台采用工商业务过滤引擎,将采集的560万余条情报信息进行了过滤、筛除,推送了它认为有价值的信息12万余条。
同时,平台通过智能研判、自动学习等技术,还对推送的信息进行了分类。比如,平台可以按照采集时间推送。在“最新消息”板块里面,就能看到当天推送的信息。
此外,平台还可以按照重点专题推送。记者在系统中看到,比如“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题,就分为P2P网络借贷、其他网络借贷、房地产金融、传销形势的非法金融行为等多个子项,共推送信息3万多条。
“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专题,涵盖了全市供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等所有公用企业,平台共推送信息2000多条。
“商标注册代理机构违法”专题,将全市500多家商标注册代理机构纳入其中,平台共推送情报信息1600多条。
“平台推送的情报信息,为执法人员办案提供了重要线索。”据介绍,对于平台分类推送的信息,工作人员将逐条进行人工研判,很多大案、要案破获的情报,就来自于此。
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通过情报信息平台引领查办案件3588件,发布监管预警信息244条,编报情报专报等产品419期,为我市规范市场秩序、防范社会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每一个企业生成“全息画像图”
目前,该平台已进入二期建设阶段。
除了抓取、推送数据,帮助执法人员办案,平台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深度归集有关市场主体的所有信息数据,进行智能关联分析,为每个企业生成一张“全息画像图”。
据介绍,平台通过清洗、转换、融合等技术,建立了一个“多维情报库”。其中,既有工商部门的业务数据,包括市场主体数据、商标广告监管数据、12315投诉举报数据、行政处罚数据等内部业务数据,也有来自我市60多个行政部门共享的联合征信数据。
“多维数据库已初步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整合,截至目前已归集整合数据超过6000万条。”该负责人称,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关联分析。我市的任何一家市场主体,都可以通过情报监测系统生成关联关系图。
重庆日报记者在系统中输入了“重庆××美容整形医院”,屏幕上秒级生成一张立体的关联关系图。它的经济户口、互联网情报、“12315”投诉举报以及不良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
“目前在这张关联关系图上,还不能看到企业的奖励、荣誉等优良信息,所显示的主要以不良信息为主。下一步,我们要将正面信息关联进去,让企业的评价更准确、全面。”该负责人称,通过这样的“全息画像图”,不仅可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也可对一些系统性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和防范,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