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天工集团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高质量发展,既是改革创新的大势所趋,也是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
中冶天工集团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中国中冶的核心子企业,拥有国家住建部核定的建筑、市政公用、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以及建筑、市政、冶金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拥有国家商务部核定的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公司是类型上拥有“三特三甲”、数量上拥有“四特四甲”的企业集团,具有丰富的工业、房屋建筑、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等各类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施工项目遍布全国各地。
近年来,中冶天工集团瞄准高质量发展需求,明确了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在项目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智慧工地、绿色施工上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点燃发展新动力、新引擎。特别是在重庆中心项目建设中,企业一直以建设品牌、淬炼臻品为己任,依靠科技创新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提供技术支撑,以对匠心工艺的崇尚让重庆中心成为走向世界的地标和名片,而其卓越的施工品质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巴渝文化发祥地,重庆母城渝中区,交通中心枢纽——两路口,在一片葱茏掩映之中,一颗明珠正在冉冉升起,这就是重庆中心。该项目是集国际购物中心、天幕五星酒店、铂金写字楼、高档公寓住宅于一体的大型城市摩天综合体。项目由著名建筑大师罗杰斯规划,建设面积约88万平方米,最高塔楼388米,计划总投资103亿元,分三期建设,由5栋超高层塔楼、商业裙房及地下室组成。中冶天工集团承建一期工程,包括两栋超高层T2、T3塔楼、附属裙楼及地下8层车库,一期建筑面积约31.75 万平方米, 裙房及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塔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共60层,总高度达242米。
鉴于超高层建筑结构高、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业主方对施工质量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中冶天工集团重庆中心项目经理张天文介绍,针对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需要在筏板大体积混凝土、超高层测量技术、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技术、钢骨混凝土柱的型钢安装、超高层内爬塔吊技术等核心施工领域取得突破,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建设品质。更困难的是项目地处重庆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又与其他单位共用施工场地,导致作业面狭小,平面转换困难,钢结构及机电管线安装复杂。这些对于首次施工超高层建筑的天工建设者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与胆识的考验。
由于传统施工经验很难适应超高层建筑要求,追求高质量必须在管理和技术上改革创新。中冶天工集团项目执行经理李跃杰说,重庆中心项目部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修”的原则,在主体结构分段验收后穿插装修、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做好平面布置、流水施工和立体交叉作业。并经多次求教超高层技术专家、和自主创新摸索后,逐个攻克了超高层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人有我无”领域的迭代升级。
首先是施工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由于塔楼筏板基础厚2.8米,局部厚度达5.2米,混凝土约4000立方米,项目部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搅拌站进行试配,确定最佳配合比,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其次是超高层测量技术。塔楼控制轴线一侧采用天顶投影法,控制点采用分阶段传递的方法,每十层GPS测量技术校核一次内外框筒轴线和控制点,确保竖向传递精度。再次是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技术。塔楼高度为242米,30层以下采用普通混凝土泵送模式,30层以上采用高压混凝土泵送(HBT90CH-2135D)。为避免后期重新布管,选用150毫米铝合金高强度泵管,每个塔楼布设两路泵管,一备一用。30层设置水平暖冲层,减小泵管压力,防止混凝土施工“通病”,最后采用全自动液压布料机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钢骨混凝土柱的型钢安装上也取得突破。塔楼框架柱为钢骨柱结构,每个塔楼共计42根钢骨柱,最大单重约13吨,施工前对钢柱节点进行深化设计(B7-T-K25柱梁钢筋节点工艺),解决钢筋与钢柱连接位置冲突。安装时设置多个测量控制点,确保安装精度,再由四名焊工同时等速焊接,减少焊接型变。此外,项目采用超高层内爬塔吊技术,每次爬升高度为16.5米,至结构封顶共爬升14次。超高层施工难点、重点的逐个击破也为后续项目施工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高质量的产品源自全方位的系统管理。中冶天工集团将智能化视为发展新动能的具体路径,在重庆中心项目引入智慧工地系统,包含智能工地监控、智能地磅管理、扬尘噪声实施监测系统、智能考勤门禁一体化及车辆出入场管理系统,竭力打造“智慧工地”,加强总承包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辅助工程管理,包括三维场地布置、管线综合优化、BIM5D管理平台、二维码技术、无人机点云技术等应用,为项目降本增效。项目注重标准化建设,设立VR安全体验区,做好安全教育体验馆,建立塔吊安全管理系统等建设。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的表现形式,中冶天工集团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建立施工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绿色制造创新链条,提升企业绿色制造服务能力。重庆中心项目工程部长孔令斌介绍到,塔楼外爬架采用工厂预制,工地组装,实现了外架半装备化、工具化和标准化,加快了工程进度,确保安全施工。同时,做好超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重庆中心项目建筑体量大,约产生1.24万吨建筑垃圾,管理上设置垃圾垂直运输通道,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解决噪音大、扬尘严重的问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坚守质量传承创新,才能带来高质量发展。中冶天工集团重庆中心项目精雕细琢“质”造精品工程,保证安全零事故、居民零投诉,被选为“重庆市蓝天治理行动观摩工地”,并获得“重庆市智慧工地示范项目”、“重庆市BIM示范项目”、“重庆市扬尘控制示范项目”。业主方爱普集团多次发来表扬信,并将重庆中心项目作为“标杆”,组织其它项目管理团队来访学习,“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2018年中冶天工集团再次中标重庆中心项目轨道一、三号线保护结构及二、三期土石方、边坡支护工程项目,体现了业主方对项目管理满意度的反馈。
如果说重庆中心项目是中冶天工集团高质量施工建设的一个缩影,那么改革创新便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冶天工集团通过改革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质量,先后建立了三个天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四个中冶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国家海上应急卸载技术研究中心,并组建了工程技术研究总院,从高端装配式建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多方面对接新兴市场,谋求更宽广的发展渠道。逐步加强智慧工地和绿色施工建设,现在已经在多数项目引入智能化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