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童心不老 诗情不竭

渝中报2018-10-24 09:16

在前不久两路口街道重庆村社区组织的重阳节活动中,一位微微驼背的老人现场为大家献诗一首,赢得居民阵阵掌声。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位老者在社区开展的活动中都会结合主题进行即兴创作,为大家送上祝福。这位热衷于为群众创作的老人是谁?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重庆村社区,找到了这位老人——张继楼。

家人是创作的起点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来到张继楼老人家中。经介绍,记者得知,张继楼曾任重庆市文联创联部主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学生时代就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儿童文学。

走进屋子,客厅好似书房,摆满了各类书籍。记者见到张继楼时,他正戴着眼镜,看一本名为《儿歌颂筷》的全国征集稿作品集,他一边看一边拿着笔进行标记。很难相信,这个坐在书桌前认真阅读的老人已经92岁高龄。

“这本书是没有出版的,现在只是征集稿,我在里面有几首作品。”张继楼告诉记者,他已经阅读并标注完征集稿中所有重庆地区作家的创作儿歌,并寄给了编辑。现在正在阅读其他的征集稿,如果将来书籍要印发出版,编辑可以以他的标注作为参考。说起儿童文学,张继楼老人便停不下来,向记者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他和儿童文学的故事。

在聊天过程中,张继楼向记者唱起了小时候母亲教他唱的儿歌,“月亮婆婆的的拜,拜到明年有世界……”张继楼告诉记者,在他牙牙学语时,母亲就经常给他讲民间故事,教他背江南的传统儿歌,他心中的文学种子,也就是在那时播撒下的。

22岁时,张继楼参军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文艺大队,随军来到重庆。在此期间,张继楼学到了不少知识,特别是唱词的十三个半韵脚,这对张继楼后来写儿歌、儿童诗打下了基础。

“来重庆一段时间后,我想要自己编写刊物,但不知从何入手。”张继楼说,在他迷茫时期,常常想起母亲传授自己的童谣,便下定决心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加上自己也已结婚生子,可以直接体验儿童生活,不缺乏素材。于是,张继楼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儿童文学的创作道路。

童心是创作的源泉

在张继楼的书桌上,记者看到一沓笔记本,共有10本,上面沾满了灰尘。张继楼告诉记者,这是他从开始创作到现在手写的儿歌、童诗,有些已经遗失,剩下来的都在这儿了。

“我要尽量保持每天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张继楼说,在他眼中,女儿、儿子的趣事,家里的冰箱、电视,甚至一个玩具狗,一盏台灯,任何东西都是他的创作素材。

“虽然创作素材多,但创作儿童作品并不简单。”张继楼告诉记者,儿童文学反映的必须是儿童生活,用的是儿童语言,刻画儿童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写儿童文学的作家都是成人,要想掌握低幼儿童文学非常困难。“想要写出好的儿童文学,首先是要有一颗童心。”张继楼表示,要以童心回忆自己的童年、接触周围的儿童,了解儿童的想法和需求,然后才能进入创作。

在张继楼心中,保持童心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条件。主观,是自身原有的,而客观则是接触儿童生活后获得的。“但主观比客观更重要,没有一颗童心就无法下笔。”创作儿童文学作品60多年来,张继楼也不清楚他的童心从何而来,也许是出于对儿童的热爱,也许是由于长期写儿歌,始终保持着幼儿心态,养成了习惯。

虽然张继楼已经92岁,但他还依然坚持创作,正如他说的那样:“我从未停止创作,这是我一生的事业。”张继楼说,在他有生之年,为了祖国的儿童更加茁壮的成长,他要继续写下去。

记者姚延洋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