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呼机到智能手机 通讯工具见证渝中市民幸福生活
如今灵巧便捷的智能手机。
寻呼机。
上世纪90年代的大哥大。
李华用手机进行购物。 记者 黄清娴 摄
李华展示儿子用过的寻呼机和自己的智能手机。 记者 黄清娴 摄
从写家书到发电报,从安装座机到佩带寻呼机,从价格昂贵的大哥大到如今灵巧便捷的智能手机……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通讯工具飞速发展的40年。
“确实越来越便利了!现在,要是想儿子一家了,随时可以发视频,声音听得见,表情看得见,跟住在一起差不多。”家住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的李华告诉记者,自从老伴不在了,手机成了她和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和所有母亲一样,说起儿子,李华满脸幸福。她告诉记者,自己和儿子的关系一直十分融洽,家里的第一台寻呼机,就是20多年前为儿子买的。当时,儿子被分配到江北一家药厂工作,想到儿子刚刚走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李华便狠下心为他买了一台寻呼机,以便随时能够联系到他。
“那个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差不多50多块,但最便宜的寻呼机也要100多块,还是挺贵的,因此买的人并不多。”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李华说,“我还记得,当时家里许多亲戚都赶过来看稀奇。”买寻呼机大概花掉了2个月的工资,全家人因此过上了整整2个月节衣缩食的日子,可大家都觉得值。
尽管当时拥有一台寻呼机十分时髦,但只能查看呼叫号码,还得依靠座机回拨电话,所以,时效性很受限制。受这些原因影响,寻呼机活跃了一段时间后便沉寂了,取而代之的是可拨打电话的大哥大,但价格昂贵且较为笨重。李华说,“大哥大价格实在昂贵,在那个年代,算是成功人士的专享,咱们老百姓可是买不起的。”
事实上,大哥大的年代也并未持续很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更加灵巧轻便、价格亲民的黑白屏幕移动手机便问世了。紧接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科技实力不断提升,21世纪初,各种智能化手机就逐渐普及开来。
“我是赶上好时代了,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品牌不仅种类多,功能强大,而且价格可选择的空间也很大。”李华告诉记者,前不久,儿子给她送了一部新手机,除了接打电话、视频聊天,还可以听歌、看电视、网购,“要说一部手机知天下,一部手机走天下,一点儿也不夸张,生活是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幸福了。” 记者 黄清娴
图片除署名外来自网络
(渝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