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法院积极运用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智审平台
渝中法院积极运用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智审平台,辅助法官办案,便利群众诉讼,优化配置行政诉讼司法资源。2018年1至9月,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56件,全部通过工伤智审平台进行审理,平台使用率100%;审结37件,平均审理期限缩减至43天,同比下降52%。
一
组建平台专审团队
组建“1名法官 1名法官助理 1名书记员”构成的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专审团队,明确团队人员职责,书记员负责电子送达法律文书以及诉辩信息录入等事务性工作,法官助理负责梳理案件要素、确定争议焦点、制作庭审提纲,主审法官负责主持庭审、制作裁判文书。建立智审平台使用月度考核机制,制定表格化评估标准,将审书人员使用智审平台、提出整改建议等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
规范平台使用流程建
结合近年来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特征,出台《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裁判要素、要领及裁判文书要点》《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智审工作流程》,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全部纳入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从分案、庭前、庭审、裁判、送达等5个节点规范智审平台运用。缩短行政机关举证期限,创新庭审模式,简化审理流程。庭审前依托平台要素对比板块,总结诉辩双方争议的问题,制作庭审提纲;庭审中对诉辩双方无争议问题不再组织质证、辩论,结合庭审提纲及系统抓取的重点争议要素形成诉辩双方争议焦点,由法官重点围绕争议焦点进行审理,有效实现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简案快审,一次开庭结案率达95%。
三
形成平台运用合力
与区人社局实现“三个对接”, 形成推进智审平台运行的合力。一是系统对接。充分发挥智审平台与人社部门行政复议应诉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共享互通的系统优势,同步共享案件信息,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二是工作对接。建立“渝中区工伤智审平台联系群”,办案过程中双方在立案送达、开庭送达、结案送达等各时间节点,及时提醒对方接收电子文书、填写辩论意见、被告要素等板块内容。三是能力对接。先后3次与人社部门召开座谈会,研讨平台运用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推动提升人社部门工伤认定案件智审平台运用效率及行政决策水平。
四
完善平台运行功能
分管院领导及行政庭庭长直接承办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带头使用智审平台,一线参与“用户体验”,努力形成“头雁效应”。针对问题,多次组织立案、信息技术等部门学习研讨,集体会诊,集思广益,讨论交流电子送达、要素对比、自动生成裁判文书、类案推送等相关功能,固化试点成果,研判解决问题。强化信息反馈,总结梳理平台日常运用中存在的要素对比功能未充分开发、无法自动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合法性判断等问题,及时与交大慧谷线上交流、提出建议,助力智审平台科技水平及实用价值提升。
作者:刘晓蒙、曾亚妮
编辑:渝中法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