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干部在党员示范园了解药材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杨忠明
“种中药材效益不错,我今年种植前胡10亩。”近日,三汇镇金龙社区三组居民胡寿安说,“社区专干田恩荣,不但免费给我们提供种子,还免费提供技术。跟他干,一定有钱赚。”
2013年,金龙社区开始种植中药材,从最初的5亩发展到2000余亩,从单一的苦参扩大到山楂、贡菊、前胡、吴茱萸等11种中药材。
扩大面积、增加品种,不仅得益于社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更靠党员群众的团结努力。
以前,金龙社区和大多数村(社区)一样,集体经济收入为空白,大大小小的事除了财政来源外就靠居民自筹,不然就干不成。
这样的局面让金龙社区的干部心里很不是滋味。几年前,他们就开始琢磨,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更好地完善基础设施。
金龙社区种植中药材已有5年时间。当初种中药材,社区干部是想以此带动更多农户脱贫增收。
“那个时候农户不愿意种,社区干部就带头种,我自己种了60亩。”范远强说,为了发展产业,社区要求党员干部带头。
2013年,社区“两委”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动员种植中药材,当即就有人反对,一是担心没有技术,二是没有劳动力,三是没有经验。同意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的寥寥无几。面对这种处境,社区党支部经过反复商量,决定由社区干部带头示范。
当年,田恩荣得知家乡发展中药材产业,在支部书记范远强和他父亲的鼓励下,放弃在外务工的高收入,回家种植中药材500亩。
看到社区党员干部种药材比种粮食强,居民种植热情来了。今年,社区292户建卡贫困户、党员、普通群众种植药材2000亩。
2016年前,社区集体经济空虚,完全靠上级补助资金运转,想为群众办点实事,却没有钱。针对这一困境,社区党支部多次开会研究,决定以社区集体名义流转土地70余亩,种植中药材,今年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为了完善产业链,金龙社区争取资金建起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今年初投入运行,一次能烘干中药材7-10吨,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加工厂的建设,在社区形成了种苗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村里有了产业,村民富了,集体有了收入。社区通过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将集体经济收益的70%用于发展再生产和社区基础设施维修与建设,15%分配给所有农户,5%分配给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和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的农户,5%分配给白石水库淹没涉及的农户,5%用于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带动全社区居民一起致富增收。
“金龙社区以产业为依托,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调动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产业发展中,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农民实现增收,有力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