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灰陶带盖双唇罐
□周李
陶罐,多为储藏容器或随葬器物,在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为研究古代制陶工艺及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佐证。汉代陶器制作精细,成型规整、实用。忠州博物馆所藏的这件东汉灰陶带盖双唇罐保存完好,属国家二级文物,2013年出土于忠县洋渡镇渔洞村。
汉代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因工艺传统、生活习俗和原料质地的差异,造成器物种类、造型结构和装饰风格的诸多不同。因此,有“泡菜坛始祖”之称的双唇罐,为江南地区出土的东汉末至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罐式,是盛酒或水的器具,属于生活用具,极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所使用的物品。
此件双唇罐通高18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23.2厘米,底径15厘米,钮径5.5厘米,盖径12.3厘米。盖呈伞形,中间为环形提钮,盖下为高环形阳榫,榫外有阴刻汉隶味的“甲四”二字。罐口呈内外口,内口为直口,圆唇略外卷;外口距内口1.5厘米,直口、圆唇。该双唇罐溜肩,鼓腹,平底,泥质灰陶,通体素面。
出土时,此罐装有液体,盖与罐用白膏泥封护,无法打开。什么东西需要如此收藏?想必是珍贵的美酒。为什么打不开?它的结构有独到之处,罐盖下面的高环形阳榫,紧扣在填有白膏泥的双灌口中间的沟槽里,加上在墓中埋藏了近2000年,盖子无法轻易打开。
双唇罐在峡江地区极少出土,因此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