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才的读报情结

12-12 09:32/忠州日报 李春森

李远才在报刊亭领取《忠州日报》。

本报记者李春森

家住忠州街道十字街社区的76岁居民李远才爱好收藏。他收藏的不是字画,也不是邮票,而是《忠州日报》。

12月8日,记者走进李远才家,一进门,便看到客厅书桌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两摞报纸。李远才说,从2017年至今的每一期《忠州日报》都在这里。

为记住乡愁,他收藏报纸

2003年,李远才从原忠县药监局退休。为了丰富退休生活,他开始看报,尤其是忠县本地报纸。

2004年,《忠州通讯》创刊,为周刊。李远才总是格外珍惜等了一周才出炉的《忠州通讯》,他戴上眼镜认真阅读每一篇报道。有时,李远才看完报纸会把感兴趣的内容再读一遍。要是出远门不在家,他还会嘱咐家人一定要帮他领取报纸,不能“断了档”。

2007年,《忠州通讯》更名为《忠州报》,为周五刊;2009年6月,《忠州报》更名为《忠州日报》,扩为周七刊;2012年,《忠州日报》扩为对开周五大报……《忠州日报》的每一次蜕变,李远才都默默关注。他说:“报纸不能停,看报要跟吃饭一样有规律。”

2017年初,李远才从《忠州日报》上得知忠县老城改造的消息,想到那些承载着美好回忆的街巷、院落将被拆除,李远才有些不舍。

“《忠州日报》刊登了老城改造前的照片,以后这些地方拆了,我也能在报纸上看到。”李远才说,为了记住乡愁,他从2017年开始收集《忠州日报》。

如今,每天早上9点,李远才都会泡上一杯普洱茶,拿着《忠州日报》细细品读。他说,《忠州日报》有特色,有家乡味,可读性强。

为收藏报纸,他费尽功夫

以前每天早上10点,李远才到北山广场报刊亭领取当天的《忠州日报》。从2017年开始,领取《忠州日报》的读者越来越多,有时还得排队,要是去晚了有可能领不到。2017年3月起,李远才早上7点就起床到报刊亭领取《忠州日报》。“有一次刚好轮到我,但报纸发完了。为了读那期报纸,我在北山广场阅报栏前站了1个多小时,把报纸内容看完才走的。”李远才回忆。

2017年底,李远才听报友说,忠县图书馆报纸齐全,存有每一期《忠州日报》。于是,李远才每天乘坐公交车到忠县图书馆补读缺失的《忠州日报》。可让李远才遗憾的是,知晓了报纸内容,却不能收藏报纸。

2018年8月,李远才来到忠州日报社,希望能补齐缺失的《忠州日报》。报社工作人员耐心帮助李远才找到了他需要的报纸。

从报纸中感受忠县大变化

“乡村美如画,城市大变化,这是《忠州日报》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李远才每次读《忠州日报》都很用心,对于一些重要内容,他还拿笔勾画,加深印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李远才十分关注《忠州日报》开设的“改革开放40年,喜看忠州新变化”专栏。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鸣玉溪三桥、鸣玉溪东环路等在建项目,拉开了忠县城市发展的大框架。”

“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功,三峡港湾电竞馆顺利建成,‘三峡马’成功举办……这一切让忠县美起来、乐起来、动起来了。”

…………

李远才翻开一张张《忠州日报》,回顾着每一期内容。他说,他还很关心农村发展,因此喜欢看《忠州日报》乡镇农村版。看到贫困户通过养猪、养牛等产业脱贫致富,他打心眼里高兴。他会继续关注《忠州日报》,继续关心忠县发展,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告诉更多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