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火炬该怎么举?掉了该怎么办?重医60后火炬手讲述“培训上岗”故事
穿上白大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郭述良教授在医疗领域经历过很多大场面,但穿上运动服高举奥运火炬的这一天,注定令他终生难忘。
2月2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启动,1200名由全国各级先进模范代表,科、教、文、卫等各界先进代表、知名人士组成的火炬手将在3天内完成本届冬奥会的火炬传递,郭述良教授就是这光荣队伍里的一员。
和王濛在同一点位,将把冬奥精神带到医疗工作中
郭述良教授在国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积极贡献,曾担任抗击新冠肺炎重庆市万州片区、黔江片区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政府赴阿尔及利亚、苏丹抗疫医疗专家组副团长,工作成效得到中国驻两国使馆、阿苏两国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月2日中午,郭述良教授作为16号火炬手在北京冬奥公园完成圣火传递。冬奥火炬传递的每个传递点位都有鲜明的主题与特色,北京冬奥公园的点位主题为“冰雪秀带”,短道速滑名将王濛也在这个点位担任第一棒火炬手。
“当然很激动!”在完成火炬传递任务后的第二天,郭述良仍然十分兴奋,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能作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手,是我莫大的荣幸。”
“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普通人,能成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手,是莫大的荣幸,也是医务工作者群体的光荣,充分证明了党和祖国的伟大,即不问出身,只要你努力,你就有机会。奥运会的宗旨是higher(更高),faster(更快),stronger(更强),together(团结),以后我在工作中也要发扬冬奥精神,work harder(更努力),使病人享有 better(更好)、healthier(更健康)的生活!”郭教授如是谈到担任火炬手的感受。
传递前接受细致培训,还要学习突发情况处理
2021年11月,郭述良接到了担任火炬手的邀请,2022年1月,他收到确认函,正式成为火炬手。但要成为火炬手,还要接受细致的培训。
郭述良于2月1日抵达北京,之后就在入住酒店接受了线上培训。“上有中英文的培训视频,同时还配有培训手册,各种环节和注意事项都非常细致。”首先,火炬手需要对冬奥有了解,对火炬有敬畏之心,同时,培训内容包括了手持火炬的姿势和火炬传递礼仪。“例如火炬要正举,高过头顶,包括奔跑过程、传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有培训。”
除此之外,火炬手们还要接受处理突发情况的培训,包括火炬不小心掉落,或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等。
接受过培训后,郭述良和其他火炬手们于2月2日上午集体出发去北京冬奥公园。冬奥公园开始传递的时间是上午11点36分,火炬手们在10点半抵达冬奥公园,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准备后,顺利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热爱锻炼,每天“不动不舒服”
1967出生的郭述良,年轻时玩过各种体育运动,足球、篮球、滑雪、滑冰都有涉及。如今,郭述良也一直保持着体育锻炼的习惯。
郭述良有晨练的习惯,早上6点多起床后,会进行60个俯卧撑,90个健腹轮,和100个下蹲的锻炼,“大概一个月里有25天都会坚持锻炼,不动一下就觉得不舒服。”
目前,北京冬奥会各个项目已经逐步开赛,郭述良自然不会错过。冰壶混双组合范苏圆/凌智在2月2日晚间战胜平昌冬奥会亚军瑞士队的比赛,让他十分振奋,“瑞士的冰雪运动很强,要战胜他们很不容易,希望我们的奥运健儿都能打出好成绩!”
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