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龙翰书画院“雅趣禅韵”——于湘华老师个人艺术专场茶话会顺利举行

5月6日下午,“雅趣禅韵”——于湘华老师创作感悟个人专场茶话会在龙翰书画院顺利举行。前重庆市美协副主席邓成用、旅法中国著名画家王以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所所长凌承伟、现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徐亮、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杨小平、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钟书、重庆时报新闻工作者/重庆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文、重庆市渝州画院院长任东升及来自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于湘华老师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茶话会,感谢大家对他数十年创作生涯的首肯和建议!并分享了他近几年的创作成果及对传统文化更深的理解。在茶话会上他说道:中国人物画魏晋一直到唐逐渐成熟,那时出现了很多描绘文人隐士、雅仕的作品,很多仕大夫也届入,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录》记载嵇康画过《巢由洗耳图》、载逵画过《竹林七贤》、《渔父图》等,直到唐时山水渐渐加大,人物越来越小,实际上是把山水人格化了,这就是隐逸文化的显现,到宋更成熟了,如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马远的《踏歌图》等。人物小了意境大了,更崇高了。晋陶渊明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随着发展,它的隐居,他的田园诗,逐渐成为了一种美学风范、一种人们想往的理想,"可游,可居"的境界!我所追求所想表达的正是那种朴素、那种澹泊,那种崇高的精神意境!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

——画家于湘华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所所长凌承伟说道:“湘华对于个人的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是非常坚持的,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寂寞,对绘画理解、对艺术投入,都是极高的自我要求。他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是从中国古诗词、中国传统水墨精神里提炼出的绘画元素,它是有根基的。对于这种茶话会的书画交流形式,书画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是区别于专业展览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帮助大家更清晰了解书画家的创作背景、作品想要表达的精神,对于大家欣赏画家的作品,这种茶话会的交流形式是非常有利的。”

——凌承伟发言

旅法中国著名画家王以时说道:“从湘华的作品里看到了大自然的气息,诠释了作品的高雅;是中国美学的意向思想和意境。”王老师讲到中国画走了很多弯路,要改革中国画,必须从模仿自然里跳出来,吸收西方艺术的东西。观看于老师的画,是烦躁灵魂深处的开心,感观的愉悦,清新、淡雅;墨色、线条控制凝练,技巧非常丰富。

——王以时发言

现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徐亮说道:“湘华坚定走自己的路,作品很具有个人特色,文艺气息浓厚。”活动现场徐主席还分享了个人感受诗句:

闲花落地阒无声  乜斜老眼读天真

曾经枝头吐芳华  不吻故土不销魂

匍身亲故乡  一吻贴地长

泪流不敢起  惊梦又茫茫

——徐亮发言

前重庆市美协副主席邓成用说道:湘华的作品有序,构成的有序、黑白灰的有序、颜色搭配得有序,构成了整个画面;他布局讲究、颜色明确、趣味丰富、审美高雅,是个人精神境界的体现。

——前重庆市美协副主席邓成用(左三)发言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钟书说道:于老师的画作是启蒙心智,陶冶情操。

——钟书发言

重庆龙翰书画院总经理黄洪

——黄洪发言

众艺术家及嘉宾多角度诠释了中国画之美,现场的艺术爱好者与艺术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活动最后,旅法中国著名画家王以时即兴泼墨,现场挥毫。

本次展览结束至5月20日,敬请广大朋友前往观展。

专场老师于湘华简介:1947年生于湖南,祖籍山东临淄,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重庆画院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签约画家。

作品曾在联合国(维也纳)、日本、台湾、北京、郑州、香港、成都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出版有《于湘华国画作品优选》、《于湘华作品集》、《于湘华中国茶文化作品集》等个人专辑;2002年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

作品曾获国际、国内大奖,作品发表于美国《世界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汇报》、《收藏家》、《茶博览》、《艺术收藏》等,被国家级报刊杂志介绍,被海内外多家文化机构和博物馆收藏。

专场艺术家展览部分作品

闲云秋水图

纸本(50cm×50cm)

书香

纸本(50cm×50cm)

悠然见南山图

纸本(50cm×50cm)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优秀的作品和专业展览,关注更多书画创作者和他们背后的故事,赶快锁定我们,或者亲自前往重庆龙翰书画院!欢迎前来品茗、观摩!

前台电话:023-6750582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新南路396号龙翰书画院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