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长存 信仰扎根永不悔 记刘崇和先生及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

刘崇和,一个享誉山城大地的名字。

他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在多年成长的岁月中,刘崇和和他的伙伴成立了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四十余年来踏实工作、不怕吃苦、爱岗敬业、不断超越自我,他和他的雷锋志愿者服务队获得过无数殊荣,引以为傲过,也遭遇过挫折和抨击,也沮丧困苦过,但是,刘崇和坚信,学雷锋的精神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百姓,未来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继续前进。

艰苦而向上的童年 政府帮助和雷锋精神作精神指引

1961年,出身在国民党一个高级将领之家的刘崇和,原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因为爷爷刘永庆曾是国民党高级内参,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家中生活过得一直清苦。

“那时候,父亲被关押,母亲被迫拖着我们姐弟5个做些割牛草、筛煤灰、敲碎石的临时工养家糊口,我家周围住的都是普通百姓,淳朴善良,常常给我们微薄的资助。虽然很少,但往往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想等以后我有能力了,也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1971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崇和上学了,入学的第一节课老师讲雷锋的故事并且号召同学们向雷锋学习。刘崇和大受感染和启发,他暗下决心立志要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大家做好事。

刘崇和还在上课之余学习了雷锋日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什么是理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很想问你,给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仍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使用者。”雷锋的这段话让他感触很深,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实践。

从此以后,刘崇和开始将思考的成果付诸于行动。从1975年开始他一边学习无线电技术,一边背起工具包走街串巷,为广大群众义务修理电视机和收录机等机器,他帮助孤寡老人挑水做饭,扫地洒水,却从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

1975年3月16日,刘崇和至今记得,一个叫六店子的边远农村,农民王姓大爷收音机坏了,在那个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收音机是个宝贝,尤其是老人,他们用收音机收听新闻响应党中央号召,也用收音机听戏曲歌谣。只是收音机坏了,修理起来也相当麻烦,修理机器是一项技术活,一般人不会,而且休理费也相当高。老人正愁眉苦脸时,刘崇和恰巧从旁经过,王大爷听说刘崇和会修收音机时非常高兴,刘崇和检查出收音机损坏原因并更换了零部件后收音机立即放出了甜美动听的声音。听说不收钱,王大爷一脸不可置信,惊叹之余感动得握住刘崇和的双手,连连表示感谢。老人的双手很温暖,刘崇和至今记得那双很温暖的手,即使后来遇到很多挫折困苦,老人的手依然在刘崇和的心里有暖和着。

从那年起,刘崇和背着工具包来到了虎头岩、六店子、黄沙溪、石坪桥等地方,走街串户开始了为群众义务维修家用电器的服务的生涯。

多年下来,刘崇和不计得失,经常有好心人提醒他吃亏了,他一笑置之,更是有人笑他傻,他也不以为然,帮助他人让刘崇和内心舒坦欣慰,这让他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到一个团队的诞生

经过几年的维修服务,刘崇和一边读书一边利用节假日到城市各个地方开展义务维修服务,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同时刘崇和也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步提高,广大群众需要服务的量也越来越大。刘崇和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始终都是单薄的,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组建一个团队,集体的力量大,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1979年3月,刘崇和经过深思熟虑,他和八个伙伴发起成立的学雷锋青年服务队(1985年被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命名为“重庆市精神文明服务总队和市学雷锋志愿者总队”,现在由市民政局注册为“重庆市爱心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应运而生,大家一致推举刘崇和为队长。随后,他们把服务地点不断延伸,很快就走遍了重庆主城各个城区。重庆市团市委书记罗淑芳还代表团市委向刘崇和爱心团队授牌授旗。服务队成立之初,刘崇和伙伴们制定了五不准制度:“不收钱,不收礼,不吃喝,不留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服务要热情周到,文明礼貌。

多年来,在边远山村,城市贫困社区,都有刘崇和和他的团队的身影。他们对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精心照顾达12600人,其中,护理烈属张得芳大娘11年之久;为孤寡老人徐志坚挑水7年;为78岁巫大清老太太修补房子;多年照看徐树荣老人8年;为援助荣昌敬老院燃眉之急,多方筹集68000元;为瘫痪多年的白鹿乡杨义安装收录机,学习种植技术,刘崇和爱心团队曾多次到延安梁家河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帮助村民产业发展,受到村民热烈欢迎和好评。

刘崇和还见义勇为空手夺刀擒匪,肩部被刺仍忍痛搏斗。

为帮助下岗职工就业,积极寻找有关部门支持,筹办家电维修、电脑打字,健康理疗等多项培训班。

建广播宣传站,及时向群众宣讲国家政策、方针、颂扬雷锋精神,开展文明建设的活动。

重庆前几年遭受特大江涝灾害,刘崇和组织二千多名志愿者,奔赴万州、梁平各地抢险救灾。

2008年汶川大地震,刘崇和带领他的团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抢救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并向灾区捐赠了大量款项和物资,后来他们又赶赴雅安、玉树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活动……

刘崇和经常说:“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就应该爱岗敬业,以服务总队为家。”刘崇和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梦想。他常说:“把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实,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倒春寒”来袭风雨飘摇 坚守良心终将得到认可

刘崇和和他的团队的事迹经《人民日报》、《工人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后,他们出名了,但是麻烦也接踵而至:怀疑的,讽刺的,什么都有,甚至有人写汇报材料说他们是以做好事为幌子,想踩好点后搞什么地下活动,为此,上面有关部门还专门组织工作人员花了3个月的时间来调查。

那段时间让刘崇和感到唏嘘和沮丧。“怎样走出公司的铁门,坐上公交车,踩上石子路,一步一挪,就连平日里,长长短短的影子也弃我而去。天是灰的,树上的新芽也焉了,失去了生命的光彩,挂在枝上,摇摇晃晃……”一向理智的刘崇和陷入了伤感和困惑。服务队会散吗?大家该怎么办?就连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从建队初期就坚持和他站在一起的同伴,都开始左右动摇。他们该何去何从?刘崇和始终认为,他们坚持做的是好事,是国家上下都支持的好事,这是中华美德的延续。

刘崇和的哥哥姐姐开始也不理解:随便给你点资产经营,一年也可以挣个百十来万的,可你为什么非要一根筋学雷锋呢?可刘崇和内心总是有一个疑虑:我这一生能吃多少,能用多少?我非要挣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呢?

命运的捉弄,让刘崇和感到幻灭,他觉得自己突然被抛到一条长长的地底隧道,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伸手想抓住点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这场“倒春寒”的凄风冷雨直冲他们的热血和激情……

“拉我走出痛苦迷茫的是我的母亲,我终其一生感谢我的母亲,她一生经历苦难,却从不抱怨,热情细心照顾家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母亲就是我生命里的一盏指路明灯。”在历时三个月的调查结束后,刘崇和一度情绪低落,想要放弃,可是母亲一直默默陪伴他,鼓励他走出阴影。

恰在此时,命运向刘崇和伸出了橄榄枝。就在刘崇和彷徨无助时,江泽民主席接见了刘崇和,回重庆后市政府又奖励了他一辆长安车,还在车身上塑了雷锋的头像和江泽民主席的题词:‘弘扬雷锋精神’。

那是刘崇和人生很风光的一段时间,不仅全市交警见了这车要敬礼,所有市民看到他们的车路过都要夹道鼓掌欢迎。

“1993年,江泽民主席再次接见了我,他说:‘小伙子,还在干啊,好好干、继续干,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奉献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那一刻,刘崇和发觉所有的过往都变得无足重轻:“因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价值得到了认可,生活和生命也就有了坚持的理由。”

是的,趟过急流,就不能再怕险滩。刘崇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是把这些鼓励当成座右铭,下定决心坚持到底,让雷锋精神深入重庆的大街小巷。

时间是无情的,时间也是最公正的,人民和祖国给了刘崇和和他的自愿者队伍最好的答案。2005年他代表一手创建的自愿者队伍和重庆三千万的父老乡亲走上了我国首届中华百位慈善人物颁奖大会,与来自香港的李嘉诚先生一道被誉为“亚太最具影响的慈善人物”。

此外,刘崇和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被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肯定。

坚定信仰让雷锋精神深入重庆大街小巷

过去数十年,刘崇和带领他的志愿者团队在社会上为困难孤寡需要帮助的人辛苦奔走,他也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孤寡老人,只是这次命运向刘崇和开了个玩笑。

在一次刘崇和带着儿子探望孤寡老人的归途中,儿子不慎摔下了路边的山坡,虽经治疗却最终留下旧疾,善良贤惠的妻子终日开始以泪洗面。刘崇和以助人为乐为己任,却时常忽略对家人的照顾,这让他内心对孩子对妻子感到亏欠。没有人知道,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学雷锋道路上的刘崇和是怎样接受了这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绝望,一生助人无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在天命之年却遭遇了如此坎坷!

是什么让刘崇和在家庭失和后仍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矢志不渝?是信念,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执着!刘崇和常说:“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好事善事坚持做到底”。

刘崇和为此还写好了遗言:

学雷锋遗言

不论在学雷锋的道路上有多么艰难,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样阻扰,诽谤,非议和责难,只要还有一口气都将义无反顾,就都要坚持把好事做到底

——刘崇和

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人到中年的家庭变故,刘先生再次选择了坦然接受,坚毅的走上新的征途。

在这个温和安静的山城汉子身上,充满了大爱和信仰的力量!

“我热爱这个事业,我要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永不停步。”刘崇和和他的雷锋服务队自成立以来虽历经坎坷,受尽了各种非议和打击、误解,但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他们始终坚持为广大群众做好事行善事。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来,刘崇和带领他的雷锋服务队行善事380多万件(次);队员们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无私地捐赠给敬老院、希望工程、灾区群众、留守儿童、残疾人士高达5700多万元;向社会福利事业、社区文化站、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移民赠送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教学仪器、医疗设备、学习用具等20000多台(件);赠送书籍、春联、字画37000余册(幅));帮助特困儿童重新进入学校学习达11170多人;改造荒山、植树造林,义务植树200多万株;文艺宣传780多次;帮助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数百家;帮助农民工、下岗职工、文明用语待业青年技能培训30多万人次;帮助农民工、社区群众就业,再就业人数达数万人次;为社区群众义务服务时间达1700多万小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刘崇和和他的重庆市志愿者总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587个分队68000人,遍布重庆市各个区市县,吸收了各行各业学校、部队、单位、个体、打工仔参加。服务项目也从最初的维修电器、帮教、文艺表演等单纯的服务内容,发展到现在的科技、再就业培训、生态环境保护、荒山植树造林等多层次综合性的30多项服务;刘崇和这个名字在山城重庆所代表的意义,也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象征,一种奉献友爱精神的象征……

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可是坚持要做一辈子的好事就难了,特别要组织一个爱心团队坚持四十年为群众义务做好事就难上加难。

表率和榜样的力量 时代里的一股温暖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总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表率和榜样的力量,感人而巨大,刘崇和一生把做好事做善事作为一生的追求,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投身于志愿者的团队。上至九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余周岁的孩童,都在默默奉献自己爱心!

志愿者张世文:重庆十大慈善人士之一,民众中流传的“草根慈善家”,十余年来,从四川南充来渝的农民工,做过漆匠,摆过地摊,受到刘崇和学雷锋精神的感召,强烈要求加入志愿者总队。刘崇和对他说:“你要想好,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然而张世文态度非常坚决“我认真对待想过,不然就不会来找你!”

张世文十多年来,捐钱捐物超过一百万元以上,帮助孤寡老人、流浪儿童二千多人。自己却住在租的一套没装修的清水房。他的事迹感动山城和四川家乡,他先后获得“重庆慈善人物”、“全国敬老之星”、“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志愿者左继豪:现九十高龄,曾参加过抗日远征军,饱经磨难,传奇一生。左继豪六十岁时和刘崇和率先发起了“夕阳工程”,夕阳红志愿者是一群离退休干部,他们帮教失足青年,照顾孤寡老人,救助重疾患者,还进行文艺慰问演出。

作为优秀的志愿者之一,左老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是志愿者身份光荣和使命所在,他自豪地说: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志愿者何明华:“东杏凉茶”重庆名扬中外的品牌创始人,民盟盟员,常年积德行善,被人亲切称为“何仙姑”、“活(何)菩萨”,因被慈善总会和慈善总队评为优秀志愿者,人们又称她为“活(何)雷锋”。

志愿者刘崇华:他的企业拥有四千名员工,三百多家加盟店,让一万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几十年来为各种慈善事业捐助钱和物达五千多万,帮助安置的下岗工人三千余人等……

志愿者刘崇梅:重庆沁园公司董事长、市政协委员,始终坚持“经营人生,忠于自己,坚实规划,共进共赢”的企业理念,为进城农民工和下岗职工一千五百多人安排再就业。他发起设立“沁园爱心救助基金”,使进城农民工和下岗职工与公司一起成长。

志愿者张斐:重庆助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秘书长,这位80后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没回老家河南,在重庆做起专职志愿者,如今这民间志愿者团队人数已四万余人,39个服务点,结对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近千位。张斐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荣获得“重庆市青年五四红旗摇手”;“首届重庆优秀志愿者”。

在他的座右铭精美小本上这样写道:“垂野晨星启天下之初晓,热血青年担报国之伟任,在志愿岗位上,作无私之奉献,让我的青春无悔!”

志愿者王桂林:具有近三十年队龄的老志愿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参加了学雷锋精神文明服务队(总队的前身),当时他是队里年龄最大,他同年轻队员一道免费为市民修电器。最多的时候,他一天修过80台电视机。

志愿者陶之喜:他居住在重庆永胜桥,每天扫街,然后到广播站宣传时事,讲党和政府的法规政策。陶老将扫街的清洁费用来资助街上的贫困娃儿。陶老说:“我做好事是为了感恩,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生活才越来越好”。

……

雷锋精神是灯塔,照亮人们的内心,雷锋精神像一束光一样指引人们前行的路。刘崇和他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大爱无边的壮歌!

重庆的学雷锋精神的队伍浩浩荡荡,一往直前!仿若恢弘壮丽的长江和嘉陵江畔边不断响起阵阵“雄起!”、“雄起!”呐喊声!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