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独居老人:择一城留守,不如遂一心自由

善养传媒

北京的初秋最是怡人,也不免惯坏人。从窗口望下去,视线正对着小区的大门,我就这样赖在自家窗口前慵懒了一个上午。

20年多前,我们全家搬到了这个临街的小区。这是一个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风来雨去,人来人往,小区大门的铁栅栏已经有些锈迹。当年在单位里干劲十足的父辈们,一转眼都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

流年无声,每个人都有变老的那天,每天也都有人在慢慢变老。

微信图片_20181107133952.jpg

不禁想起小区里的三位老人。他们有家人,不孤寡,却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余晖斜照中,他们变成了这熙攘都市里的留守老人......

李奶奶,特别喜欢孩子

一个夏天的傍晚,有邻居看到警察抬走了李奶奶的遗体,才知道几天没见的李奶奶已经过世了。太突然!往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邻居,心里都有点缓不过来。据说,李奶奶是一个人在家时突发疾病倒在阳台的,直到两天后才被前来探望的女儿发现......

李奶奶80多岁,住在我们楼门的三楼,原来下楼经常碰到。从菜市场回来,她时不常拎点青菜、豆腐之类简单的吃食,李奶奶说:“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多了也拿不动。”

微信图片_20181107133956.jpg

李奶奶特别喜欢孩子,每次见到我6岁的儿子都会拉着小手夸他这么好、那么好。儿子叫她一声奶奶,她更是拉长声调答应着,开心得笑成一团。最近这两三年,碰上李奶奶上下楼,见她手里多了一根拐杖,脚步从慢慢走变成了慢慢挪,走走停停。问了她后得知:“腿疼的厉害”。年前冬月里,李奶奶摔了一跤,腿脚更不灵便了,上下楼变得愈发困难。她出门少了,我们遇见的次数也少了。见不着,似乎成了忙碌生活中一件惯常的事,却没想,真就见不着了。

这半年多来,中介已经带过好几拨儿客户看房子,李奶奶独居的二居室就要卖掉了,而操持这些事儿的都是她的女婿......

李奶奶女儿和她同住一个小区,间隔只有两个楼。我和她女儿不算熟,点头之交,但知道,她女儿还是很孝顺的,原来每周都会来看望李奶奶。李奶奶出事后,便没再见过她。

姚爷爷,“凶凶的”

那天,出门回来,走到楼下,儿子像往常一样问我:“妈妈,姚爷爷在门口吗?”他还没习惯姚爷爷已经不在了,或者小孩子对什么是死亡本来也不是很明白。

以前儿子走到门口,只要姚爷爷在,必定会毕恭毕敬地打一声招呼,不然就会招来姚爷爷的一声“凶凶的”呵斥。如果是主动问好,姚爷爷便会大声夸奖一句:“好小子!”

秋天,半个月没见姚大爷的邻居们开始互相打听,但是谁也没他的消息,甚至没人有他的手机号。直到看到有人进了一楼,到他家收拾东西,才知道八月底姚大爷自己坐车去住院了,肝癌晚期,人在几天前已经去世了。

姚大爷是哪年搬到我们小区的,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七年前吧。记得刚认识那会儿,他见人就打招呼,问东问西。偶尔遇到我背着笔记本电脑外出,都会问:“丫头,这大清早儿上的,背这沉东西哪去呀?”热情到就是对着陌生人也透着自来熟的亲切劲儿。

微信图片_20181107134000.jpg

因为和他的女儿年纪相仿,出来进去他经常和我聊天,聊他女儿小时候如何缠着他玩,如何崇拜他,一脸幸福。女儿上初中时,姚大爷和妻子离婚,女儿也出国上学了。每次女儿打电话说回来看他,他都硬邦邦地说:“别回来啊,我一个人高兴着呢,你回来了我也不在家。”我问他明明很想女儿,为什么要硬撑,他说:“孩子上个学,大老远的,瞎跑什么,再耽误学习。”这份慈父心,可气又可叹。

过了64岁,姚大爷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火爆,不光笑容少了,也成了小区出了名的倔老头,连我都有点适应不过来。从早到晚,他除了吃饭买酒,就是守在小区门口,一待就是一天。看着小区里上学的上班的,来来往往,总是没来由地搭个讪。打招呼的方式也变了,不是对着路人伸手指指点点,训训路过的孩子:“干什么去了你?没看见我吗?不会叫人呀!没礼貌!”就是吼吼溜达的大狗:“摇什么尾巴,给我坐这不许动!”......好像不理他的都是不对的。楼里的老人们都觉得姚大爷脾气火爆,不好相处,颇有微词。但姚大爷离开后,门口的椅子空了,老人们却时常念叨:“一个人,还病得那么严重,最后怎么过的......”

转眼又一个冬天,想起去年的一个晚上,我下班回家,老公上夜班,一进一出,不想却引来姚大爷的“多心”,在门口拦住我:“丫头,他出去你才回来,你俩怎么了?闹别扭啦?”当时不觉得,甚至有点莫名其妙,然而现在想来,那些啰嗦、喝问,实则透着一股子倔强的关心。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哪玩去啦”“不会叫人哪”......似这般萦于身后的回音再不会有了。

童大爷,话不多闲不住

童大爷,没少被姚大爷数落,可他却是个好脾气,成天笑眯眯,除了一句“回来啦”,话不多。如今看童大爷一个人坐在门口,我脑子里会浮现出往日姚大爷和他逗嘴的画面,倒觉得他俩也是个伴儿。

听老邻居们说,童大爷的家人都没跟他住在一起。儿子结婚另立门户,老伴儿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回了娘家,他便独居在这老楼里。我还能回想起,十多年前童大爷为他儿子擦车、暖车的情景。那时,童大爷每天都会先于儿子早早下楼,擦好车、备好油,然后目送儿子开车走远……风雨无阻,直到儿子搬走。

许是一个人在家太安静,童大爷是这楼里另一个喜欢坐在小区门口的人。上早班能看见他,下晚班他也还在。姚大爷走后,小区门口就只剩下童大爷一个人在“坚守”着,但他倒是闲不住,小区里有个大事小情都被他当成了自己的“份内事”。

微信图片_20181107134004.jpg

今夏雨水多,小区的路面不堪其重,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塌陷了。最早发现的人就是童大爷。市政和自来水公司的维修队忙活着,童大爷夹杂在这些工作人员中间也忙活着,直到大半夜。路中间摆了一圈的自行车,正是童大爷在维修队到来前搬过去的,一直提醒着过往的车辆、行人,小心再小心。大三伏天儿里,汗衫都贴身上了。

“下午我坐在门口,发现路中间低了一块,不太对,就直接打了110报警。”童大爷忙活并享受着,自得其乐。

养儿防老,却未必防得了意外的遗憾;渴望交流,却已学不会融入的技巧;也许,守得一颗留有余温的平常心,已是难得的岁月静好。

父母在,不远游,而如今的我们,却大多身不由己。那句“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的誓言越来越难做到。不远也不近,我们与他们有了若有似无的距离。而他们一边努力地想融入到我们的世界,一边又顾着我们的远方,独自等待。

当我们走过城市的角落,发现身边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这个群体——留守老人。有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我们也将身在其中。

看到他们的余年,想到自己的未来,心情是矛盾的。我们该怎样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这场修行?我们该如何保持与孩子的距离?我们又能否收获一份有别于父辈们的暮年况味?

我希望有。

回过头,看到儿子正自顾自地玩画板,色彩缤纷。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

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愿福来心至,此生尽兴。

善养传媒——为中国一流养老服务

免责声明: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联系邮箱:syh@cqcb.com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善养传媒

善养传媒致力于老龄全产业链的品牌策划与整合营销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