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私人订制”逼出来的河南锻铜匠人,他的作品生动细腻多次征服老外

今年45岁的刘福喜,相比年龄来说,人显得更年轻些。但在锻铜浮雕这个行当里,他确实已经有了20年的积累。国庆节前见到他时,他刚刚初步完成了一幅较大的作品——长2.1米,高1.4米,展现的是一组明清建筑群,甚是抢眼。(图/文 石光明 王昊)

锻铜浮雕,又叫錾铜,民间最熟悉的叫法是“敲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锻铜工艺主要是平面的片活,就是平装在器物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的工艺作品。随着各种新材料的采用,虽然各种仿锻铜工艺的浮雕越做越大,但真正纯手工的作品,尺寸超过2米的就属于大型作品,需要跟其他匠人一起合作。刘福喜最大的作品,并不是这件新作,数年前,他曾为一家单位创作过一件超过5米的巨作,也是他比较满意的作品之一。

锻铜是个可大可小的手艺,大的可以气势磅礴,展现宏大气势,小的可以玲珑剔透,表现精巧细节,全靠匠人的手艺,刘福喜就是这样一个技术比较全面的人。他的“小件”作品,可以是一片树叶、一朵花、一只蟋蟀……给人带来从宏观到微观的美感。

锻铜区别于用铜水和模具创作的铸铜工艺,它主要在铜板上进行创作,利用铜板加热后质地变软,锤打、退火后又恢复坚硬的特性,重复“加热—锻打—錾刻—退火”这一过程,最终制作出艺术作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火、锤子、錾子是锻铜的三个重要工具。

目前锻铜主要采用乙炔产生的高温加热,不同的温度下,铜板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性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锻铜匠人首先要掌握对温度的控制。好的锻铜匠人还能利用铜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变化进行创作。但最重要的,还是锤子和錾子这对分不开的“好搭档”。

如果说铜板是锻铜匠人创作的纸,那么錾子就是他们手中的笔,无论是勾勒轮廓,还是塑造形状,都靠錾子和锤子的配合,錾子决定线的粗细形态,锤子决定力道深浅。每个锻铜匠人,手中都有上百把各式各样的錾子和锤子,刘福喜也不例外。他的錾子,大多数都是在创作中自己动手制作的,有的利用螺丝,有的利用发动机气门杆,有的是用特殊的钢条等,十分丰富。

有了得心应手的工具,刘福喜就能自由挥洒了。在铜板上用錾子勾勒出线条叫“走线”,快速准确的按图纸走线,至少需要数年的功夫。在诸多创作中,人物创作是最难得,尤其是一些关键部位,如面部特征、须发、表情等,没有多年功力根本拿不下来。

他正在创作的这件作品,一朵鲜艳的花朵上,跳来一只蟋蟀——从蟋蟀的触须,到蟋蟀腿上的肢节、腿毛,都被精细展现出来,仿佛吹口气都能感到腿毛的晃动;而蟋蟀腹部的纹理,也是用专门的錾子一点一点细心敲打出来的,很见功力。

锻铜工艺,材质也决定着它的艺术展现手法,可以很好地把阴刻和阳刻结合起来,因而展现的艺术效果更丰富。只有精细的走线功力还不够,在浮雕方面,还需要匠人拿捏好敲打的力度。根据铜板的厚度和所需的艺术效果用力,如果敲打的不够,则效果不完美,如果敲打过猛,铜板被錾透了,那就前功尽弃,意味着整件作品都将报废!

除了创作装饰作品外,刘福喜还制作一些实用器具。他用铜板敲打出来的铜壶、铜杯、茶垫、茶托、茶盘等,甚至还有手机壳,实用性都非常强。即使在实用器的创作中,他也不忘一些艺术的创作,除了用或现代、或传统的图案装饰外,还会精心制作一些极具艺术气息的茶宠。像这件莲蓬,完全是手工打造、组合并进行颜色处理,他说是全套器物里最为耗工的。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匠人,最不怕的就是耗工。刘福喜的手工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款儿”。就连这些“款儿”,也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的,说是“匠心独运”应该也不为过。

刘福喜在锻铜浮雕领域,纯属一个意外的闯入者。他家祖辈传承的,原本是铁匠的手艺,尤其他的叔叔,在叔伯中是做得较好的,让他从小对金属就有浓厚的兴趣。工作以后,他曾跟车床相伴十多年。就在整天跟金属打交道的日子里,他业余时间尝试各种艺术创作,用铁板、铝板、不锈钢,甚至易拉罐等进行创作。最初做一些皮带扣等,后来随着技艺的积累,开始慢慢制作传统器物、人物头像等。

同时,他也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型。毕竟打铁和锻铜是两个不同门类的工艺,锻铜在河南少有渊源,即使是在今天,河南的锻铜匠人也是个位数。因为没有老师,就只能拜众人为师,而对有些手艺人来说,自家的诀窍也是轻易不外传的,所以很多技术全靠刘福喜自己查资料、做实验进行钻研。

刘福喜在完全成为一个锻铜匠人之前,一直是有自己的工作,他的技艺提升,完全是靠锻铜爱好者的认可激发出来的,可以说是逼出来的。

刘福喜第一次靠自己的技艺拿到钱,还是山东一个汽车改装店给他发来的订单——一只从内而外打出的拳头和一只Kitty猫。当时对他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他就觉得:人家钱都打过来了,不客服困难做好对不起人!就这样随着他在圈内口碑的积累,最终有韩国的客商订制了大批纯手工打造的企业LOGO,远销到欧洲等地。

有了市场的认可,刘福喜才在2015年彻底放下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锻铜浮雕上来。几年时间的精进,加上多年的积累,如今他已经是郑州市级的非遗传承人。他的作品,最远的漂洋过海到了美国的纽约,那是一位做艺术品生意的美籍华人订制的个人半身头像。这件女士正面像,是刘福喜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虽然当时同样对他提出了不少挑战。

目前,刘福喜有了自己的浮雕品牌,正全力经营着一家店铺,他店铺的名称“亿凡浮雕”,既是一种一贯的谦虚——亿万人中平凡的一员,也是一种期许——这也是他给儿子取的名字。虽然现在儿子正在上学,将来能否传承他的这门手艺尚未可知。但刘福喜表示,自己想多与业内的高手进行交流,通过努力让技艺再上一层楼,随后会考虑带一些爱好者入门。

摄影|石光明   文字|王昊

编辑|球球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