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爨大将军--康成元将军爨字之我见 作者楚水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滇中二爨,分之大小,大者龙颜,小者宝子碑也。大者之大,非谓字迹字形,乃碑之体量也。太亨四年,即公元405年之小爨,较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王羲之《兰亭序》晚52年,比大爨早53年。康有为认为"滇中第一石"小爨"已冠古今",客观地说,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绝对可以与《兰亭》相媲美,如果《兰亭》谓天下第一大行书,小爨足可谓天下第一大碑刻。这里暂不谈大拙大雅的小爨书法之美,其碑文绝对一篇至臻至美的散文:

"君少禀瓌偉之質,長挺高邈之操,通曠清恪,發自天然,冰絜蕑靜,道兼行葦"

--短短29个字,二十三岁即早逝的外臣内王的振威将军爨宝子之形象与人格跃然纸上,全是发自内心的一部落感恩与怀念,更是中国书法史上内容与形式极度统一的范例。

或许心有戚戚焉,康成元将军成元首长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临写巜爨宝子》至少已经四十年了。昨天偶然发现其一幅对联: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谈天

中堂配以自己画九鱼图,简直出神入化,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泱泱秋水之中,而谈鱼之乐与不乐也,让人留恋忘返,给人以美的陶醉。

成元首长康将军为人敦厚如之爨府振威将军,通旷高邈,清恪静守,德法自然,亦类似濯瀴沧浪的爨宝子先生。心有灵犀,物之蔚然。某种程度上讲,艺术需要气息契合,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简单地说,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气质相近,一切才决非偶然。我不知成元首长是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谁的启发下临写小爨的,而且忠贞不二,连大爨都未曾试笔。只知道他未投笔从戎前喜欢舒同的书法,经常剪报以藏,而且,临之不缀。及至其升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首长,并负责为老首长服务时,便一有机会就亲自去看望已经高卧在床的舒同老公先生,竭尽服务之余睱,就是为了感受舒同老将军的书法气场,进而承接其书法底蕴。客观地讲,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乃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发源地,第一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暂且不讲,就是郭化若老将军的书法,也是传承有序,在书法界言必沈增植的今天,至少在楚某看来文脉底蕴,绝对不在沈增植之下,与舒同先生一样,乃当之无愧的书法大家。

康成元首长第一要著就是继承了这种书法传统,并在自己身上发扬广大。多年以前,只见过一次康成元首长在笔会上写字,已经记不清其所用的笔是狼毫,还是羊毫。总感觉笔之如何对于他来说已经并不重要,一股丹心之气倾之于笔端,气定神闲,自然会字字锵锵,如小爨之所云:山嶽吐精,海诞陼光。静谧而爽朗,豪迈而不乏率真,别有一番气象。饶宗颐先生之谓:中国书法,帖止于二王,碑止于二爨。而二爨者尤以小爨--宝子碑素朴自然,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即无法之法,信手拈来,随心随意,却乃根本大法。近代中国书法之集大成者,康有为、弘一,沈增植以及题写招商银行的秦咢生、赖少其等都潜移默化受二爨之影响。独独成元首长康将军只临小爨,而不临大爨。难道大爨之于小爨有什么区别吗?客观地说,有,而且绝对之有。小爨乃爨氏族人自发而立,真切自然而不修饰,大美止于朴素。大爨乃为立碑而立,尽管不失本真,却多了文人之刻意与雕琢。如果,二者比侪而临,往往即不得小爨之气度,又失大爨之精神。比如康有为先生曾数月即遍临百碑,这难免就存在着消化不良的问题,也是其经常让人诟病的原因。成元首长康将军始终痴迷于小爨,摄魂入境,出神入化,必将集大成一身,载大道于书法也。观现在成元首长之书法,窗明几净,天朗气清,心不着一丝尘埃,性情性也,德法自然,即为书法之大气象也。小爨大将军,自然也中国书法文化自信的基础所在,有此底气,兼以豪迈,必将大器再成,大鼐鼎国。期待康成元将军书法日臻大美,再上层楼!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