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徐用仪之死始末:庚子拳匪之乱剪影(二)
作者:史遇春
二
庚子拳匪之乱前,徐用仪担任清廷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相当于政府的外交首长)。在此任上,处理相关外交事务,与外国人交涉时,只要是遇到对清廷不公平的待遇、遇到有伤国家大体的事项,徐用仪都一定会据理力争、持续交涉、往复辩驳,他从来都不会因为外国人的势力和气焰而有所屈服,他也不曾被外国人的威胁所吓倒。甚至在情况危急的时候,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朝廷的体面,徐用仪还曾拍案而起,和外国人极力争辩。
因为有亲戚关系,并且相交甚笃,徐用仪曾经把自己在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任上发生过的几件与外国人交涉的真实事体,一件一件地详细讲给朱彭寿听过。徐用仪在讲述的过程中,即便是对往事的回放、尽管事情过去已有时日,他仍然会愤愤不已、心绪难平。这些事情,在朱彭寿听来,也是感慨万千、深深敬佩。从当事人对这些事情的讲述中,朱彭寿也亲切感受到,当时以及后来社会上那些不明就里的人的传言,是多么地不靠谱!局外人都说,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人,在处理与外国相关的事务时,除了一昧的退让顺从外,别无作为。其实,这实在是有些夸张,大多数都不过是道听途说、未曾思索、轻信所闻的结果。
农历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之后,徐用仪再次奉清廷之命,以兵部尚书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再次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对徐用仪而言,已经是驾轻就熟了。所以,这个时候,总理衙门里的各项事务,他完全能够自如应对、游刃有余了。
农历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的春季和夏季,靠近京城的那些不肖之徒,聚众习练拳法。那些习练拳法的人受到蛊惑,自称联系这种拳法之后,就会有神助。他们在宣传鼓吹的煽动下,非常坚定的认为:这种神助的拳术非常厉害,可以躲避枪炮的袭击,有枪不入的奇异功能。这种拳术活动在各处遍地开花式地习练以及对这种拳术神乎其神的各种传播,一下子就闹得沸沸扬扬,突然间就变得声势十分浩大。
当然,这个时候,清王朝虽然开放不足、人们的思想还未脱离迷信,但是,对于所谓的习练拳法可以躲避枪炮、可以刀枪不入的传言,很多有头脑的人还是完全不相信的。
习练拳术风行之后,清王朝的那些个昏聩无知、刚愎自用的亲王、大臣,那些个一直以来对外国人深深仇视的官员,听到拳术习练的传闻之后,心中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把这些个可以躲避枪炮、可以刀枪不入的乱民组织起来,利用这股子民间势力,让他们去对付外国人,不但可以抵御外国人的予取予求,可能的话,还可以洗刷以前外国人给朝廷造成的屈辱。同时,这也可以为他们的政治意图服务和利用,如果事情有成,完全可以借此对政见不同者、权力争斗者以斗争和打击。
这一拨希望利用习练拳术者抵御外敌的清朝官员,在征得朝廷实际掌权者点头同意之后,他们就把那些习练拳术的徒众征召进了京城里面,对他们大加褒奖,给予他们优厚待遇。为了名正言顺,在征得朝廷许可后,还给那些习练拳术的团体一个褒扬性质的称号——“义和团”。
“义和团”是一个以迷信拳术为主要支柱的松散组织,其人员构成相当复杂。这样的特征,决定了其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可控性。义和团虽然也有他们自己行事的旗号,但是,在组织松散、人员混杂的情况下,旗号只是遮人耳目的标签,旗号下面的人心是不统一、是各怀心思的、是四分五裂的。因此,“义和团”前期虽被清廷正名赐号,在他们生出许多祸端之后,便又被清廷被打成了十恶不赦的乱民、匪众。这既是很多受蛊惑的单纯民众的悲哀,当然,这也可以看出当权者无耻、无义、凶残的本质。
本年农历五月中旬,“义和团”在京城的大栅栏一带肆意纵火。这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之后,因没法控制,以致于延烧了街面上的很多店铺,受灾害的店铺数量有好几百家之多。那些无辜的店家,没有招谁、没有惹谁,平白遭了这人为的灾殃。因为“义和团”背后有朝廷的支持,他们有人多势众,所以,那些无辜被焚烧了店铺的民众,哭告无门,只能默默忍痛。
纵火焚烧大栅栏一带的时候,“义和团”还处于清廷的保护之下。所以,如此严重纵火案件,本该查明事情原委,追究相关人士的法律责任。可是,对于此案,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事人一般。大栅栏纵火凶案发生之后,清廷并没有任何的惩治措施,也没有逮办任何一人。
“义和团”大栅栏纵火案发生之后,清廷不闻不问的结果,就是大大助涨了“义和团”徒众的嚣张气焰。自此以后,他们自以为可以凌驾于清廷的法令之上,所以,对于清廷的命官,他们也完全视作土人木偶,待之形同无物一般。“义和团”开始呼号召集他们的同党徒众,光天化日之下,携带兵器利刃,在大街上横行无忌,多有胡作非为之事上演。
接下来,“义和团”开始大规模焚烧捣毁教堂,开始围攻各国驻清廷的使馆。
焚毁教堂、围攻使馆的事情发声之后,作为兵部尚书的徐用仪坐不住了。
徐用仪的着急,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因为他对外交事务的熟稔。徐用仪深知,就其时清廷的状况,依实力而言,外国人联合起来的力量,与清廷对比,他们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如果“义和团”挑衅酿祸,导致战端一开,这肯定对大清的江山不利、对朝廷有伤。另外,作为一名清楚了解时事、清醒认知社会的开明官员,徐用仪对“义和团”的行事作为也深怀忧虑。他认为,“义和团”众之中,有很多混混、无赖,这些人,基本上属于匪徒一列,这是“义和团”人员构成让人担心的地方;另外,那些所谓的能够躲避枪炮、可以刀枪不入的假话,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根本不能相信,这是“义和团”真实实力让人怀疑的地方。
在清廷朝会时,徐用仪正直,他根本没有考虑实际掌权者的意图,他就事论事,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时事的担忧,诚恳地说明“义和团”无法无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对于利用“义和团”焚烧教堂、攻击外国使馆的事情,徐用仪也完全持反对态度。这期间,前前后后,多次朝会,徐用仪都始终如一,坚决地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未完待续)
写文章,我是认真的。我署名,我为自己负责。一个乡下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