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的十字对开冰箱吗?只要对着它说出“小美小美 关掉左上门”,它就能自动关掉那一扇门,丝毫不用外力。试想,当你刚刚从冰箱里取出一堆食材,双手都被占用,这样的功能绝对能“救你于危难之中”。
你见过这样的空调吗?它不仅能听懂你的指令,还能记住你的习惯,还能随时和你“聊天”,“别人家的女友”也不过如此。
神奇吧?实用吧?令人耳目一新吧?实际上,这些只是长虹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全新AI智能家电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读出长虹对于AI与IoT等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及用户全新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顶层战略规划与多维度调整。
正如在长虹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长虹控股董事长赵勇所阐述的那样,“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AI,像这样一些最热门的技术发展方向正在重塑我们的产品与技术,重塑我们的商业模式。长虹必须认清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律,革自己的命,拥抱未来”。
提升产品竞争力,把握家电产业“AI+IoT”产业未来
9月20日,在2018杭州云栖万物智联峰会上,马云对于两年前提出的新制造给出了新预言。“以前制造业靠电,未来的制造业靠数据。”
11月7日,在乌镇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表示:物联网(IoT)作为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正在强力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
从互联网大佬们的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AI+IoT”代表着家电行业乃至整个工业制造领域的风向。而这样的风向,也对以长虹为代表的家电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还是坚持自主创新,再次踏上征程?长虹的答案显然是后者。通过加速改革推动转型,长虹希望强化自已所在领域的竞争力,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AI+IoT技术为核心,通过物联兼容协议,实现电器产品与其他智能家居生态链设备的互联、互通、互控。
早在2012年,长虹就以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等为方向进行研发探索,并率先转化成果,推出全球首台人工智能电视。同时,长虹还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在冰箱、空调上,极大程度简化了人机交互的繁琐程序,受到年轻用户的认可。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发,如今,长虹人工智能全系家电的发展更是堪称日新月异。正如在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那样,建业60周年发布会上,长虹推出的一系列新款电视、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产品在人机交互、语音识别、语义识别上再次实现了大幅提升。
全方位智能制造,构建工业物联网生态体系
在布局全系智能家电产品体系,夯实“AI+IoT”战略方向的同时,长虹还敏锐的意识到,虽然,从现在来看,消费者应用是物联网(IoT)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未来,工业物联网(IIoT,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也将在物联网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据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在2020年之前准备投资的三大行业都是工业物联网市场的一部分。同时,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工业物联网在中国整体物联网产业中占比将达到25%,规模突破4500亿元。
那么,真正完善的工业物联网体系范本又该具备哪些特征?业界普遍认为,真正完善的工业物联网体系范本,应做到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或控制传感或控制器以及泛在技术、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而10月28日宣告正式动工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则正是集中体现了这样的思路与模式。
作为以自动化、信息化为核心思路的打造的“未来型”园区,长虹在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规划上突出“探索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的思路,基于现代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理念,采用立体化物流传输系统、物资智能化ID管控系统,实现物料JIT自动配送。应用高度自动化的工业装备,搭载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提升生产制造全过程的自主调度、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能力,构建行业一流的高效、敏捷、柔性、智慧的智能制造系统,适应各类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最终实现不同行业的“无缝”式生态接入,实现跨品牌硬件互联互通,通过数据价值的进一步释放,将业务延伸至更多领域,提供用户需要的各种服务。
“移动互联网开始以后,就是看“互联网+”的企业具不具备和传统企业竞争的实力。”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雷军的观点可以说为互联网+时代的各领域企业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点,那就是,通过积极转型,传统制造业也可以焕发出全新的活力,甚至将拥有比网络企业更加广阔的竞争力提升空间。而经过几十年发展的中国家电业,也正走向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帮助下,以长虹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将逐渐打破同质化藩篱,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围绕着技术、产品、服务构建生态,推动‘AI+IoT’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