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寓教于乐,垃圾处置变废为宝让生活更美好

你知道我们每天产生的

垃圾都去哪儿了吗?

主城居民每户每月交的8元钱

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近日

“垃圾处置有方法 全民参与齐推广”

2018参观三峰环境

重庆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活动

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吸引了主城各区代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单位代表、中央及重庆主流媒体记者和来自重庆部分中小学亲子家庭约150人,前往三峰环境重庆丰盛环保教育基地实地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整理、各类垃圾处理方式及垃圾终端处置、焚烧、资源回收利用过程。

△亲子家庭在三峰环境丰盛环保教育基地参观

垃圾处置

还市民洁净生活环境

活动现场,一辆辆清洁直运车进入场内,自动卸货,机械推倒……整个过程,垃圾不落地,不外露,垃圾水也不渗漏,小朋友们看得聚精会神。

重庆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万吨,是如何处理的?据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主城区每天产生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主要有焚烧、卫生填埋和提炼生物柴油三种方式。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用于焚烧发电,占主城区每日生活垃圾的80%左右。

△学生们近距离了解垃圾如何处置的

那每年征收垃圾处置费又用在了哪里?据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作为行政规费,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收取,同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以下方面:一是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运输单位结算费用;二是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厂(场)终端处置费用。

△工作人员向亲子家庭讲解垃圾处置流程

据悉,重庆市于2004年就开始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8元每户每月收费标准,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按其他标准征收。所有收取费用都用于保障这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填埋场和重庆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正常运行。

△亲子家庭在环保教育基地互动

市环卫局副局长陈健表示,“物业费是由各物业公司向住户收取用于小区公共环境的清扫保洁和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支出;垃圾清扫保洁费是指保洁人员将垃圾从产生地清扫、收集并运送至垃圾转运站的服务行为所产生的费用;而垃圾处理费是指政府依法征收并用于将城市生活垃圾从市政垃圾转动设施运往垃圾处置场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所产生的费用。” 但由于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的认识不足,极少数市民经常与小区的物业费、卫生清扫保洁费等混淆,甚至出现了欠费。

△亲子家庭在垃圾转运大厅参观

垃圾处置

垃圾可发电炉渣做建材

三峰环境丰盛环保教育基地是重庆市唯一两个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之一,于2015年10月投用,现已面向中小学生、政企客户和社会公众全面免费开放。“教育基地由放映厅、展示大厅和参观通廊构成,通过声像、图片和现场参观相结合,可以让大家系统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相关知识。”

“垃圾焚烧厂为什么不臭?”小朋友们带着疑问细细地听现场工作人员讲解起来。

△垃圾焚烧后烟雾经过处理达到了排放标准

如何从垃圾变为资源?主要通过全封闭的垃圾车运进厂后,依次经过卸料、堆放、焚烧、烟气净化等过程,最终完成发电和无害化排放。

期间,每一个过程产生的衍生物都将得到利用,比如垃圾在储坑堆放过程中将滤出约20%的渗透液,在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约15%的炉渣和3%的飞灰,在经过严格处理后,均能实现资源再循环利用。

△同学们把观后感写在了环保小卡片上

渗滤液经处理后能达到一级A标,可用作浇花、养鱼和冲洗路面,炉渣会用作生产建筑材料,飞灰则被固化填埋。一路参观下来并未闻到异味,也并未见到浓烟。

基地负责人介绍,垃圾在储坑堆放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他们通过负压抽气的方式输送到焚烧炉来助燃。而焚烧产生的气体会经过旋转喷雾塔和布袋除尘器两道关口,期间通过喷洒石灰浆中和反应去除酸性气体,使用活性炭吸附二噁英和重金属,用除尘器过滤粉尘,最后再进行排放。

△同学们把参观感受写出来贴在了环保背景墙上

“最终我们排放的烟气基本达到欧盟现行排放标准,也远远优于我国现行环保排放标准。”基地负责人说道。

寓教于乐

环卫工作传递爱

“我觉得参加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既能让我们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又能真正了解到垃圾去哪儿了,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后我要更加爱护环境,争做一名环卫小卫士。从自己做起,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来自星光学校的学生郑梓睿说到。

△重庆市环卫局副局长陈健接受央视采访

“环卫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市民们的理解与关怀。”参观完垃圾处理厂后,市民李女士说,“正是环卫一线工作者们辛勤的劳动才不至于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

参观活动中,主办方还特别设计了垃圾分类小游戏、张贴垃圾分类倡议、我为环卫比心等环节,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和家长们都对环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亲子家庭为环卫工作比心

据市环卫局副局长陈健介绍,本次垃圾处理厂参观活动旨在让市民与环卫工作“零距离接触”,通过讲解与实地参观模式相结合,让公众了解生活垃圾生产、收集、转运、处理的全过程。

“通过参与本次公众开放活动,让我们了解到环卫工作的不易,在以后生活中更要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源头分类。”学生家长王先生说。

资料来源|华龙网

本期编辑|刘天然 吴思倩

投稿邮箱|csglxc@sina.com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