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长江·归来三峡 | 近200名外籍游客重游涪陵,见证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2018年11月6日

“再游长江 · 归来三峡”旅游推广活动的

线下采风活动正式开始

近200名以前游览过三峡的

外籍游客以及当年服务过外籍游客的一线工作人员

在20年后重游三峡

他们从世界各地而来,相聚在渝

只为再次领略这里的人文风光

在三峡的无限魅力中共忆当年情

11月8日上午

“再游长江·归来三峡”团队来到涪陵

走进有“长江标准眼”之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见证了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sdfd

涪陵欢迎你

在涪陵站现场,最具地方特色的“榨菜娃娃”人偶、身着盛装的舞蹈演员跳起欢快的舞蹈,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嘉宾们被热情所感染,也跟随演员跳起了舞蹈。

摄影展展现涪陵之美

为了让游客们更多地了解涪陵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城市乡村美景和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滨江长廊上举办了一个小小摄影画展,一幅幅摄影作品吸引嘉宾们驻足观赏。

江城美景引宾客大赞

滨江长廊外,长江、乌江交汇,175米蓄水让江面平滑如镜,倒映出城市的美景,一边是林立的高楼,一边是犹如绿色屏障的北山坪,江城美景独特而唯美,嘉宾们纷纷拿起手机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跟随导游的带领,嘉宾们走进了有“长江标准眼”之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以白鹤梁题刻为依托,基于水下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旅游、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陈列展示手段多样,从岸边陈列的白鹤梁题刻历史,到石鱼水标的科学价值,再到复杂的水下文物保护工程,一步步引领嘉宾们进入长江水下原址核心区域,透过圆形玻璃观察窗近距离观赏千年文字题刻及石鱼雕刻。

声音与视觉交织,知识与趣味相容,欣赏古人的天才杰作,现场嘉宾纷纷赞叹今日的科技进步,既是一次博物馆的参观,又是一次奇幻的水下探索。

dvdf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古巴国故都——重庆涪陵,依托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涪陵白鹤梁题刻,因三峡文物保护工程而建,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11333㎡,建筑面积8433㎡。

白鹤梁题刻是现存石刻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相关信息最丰富、记录手段较为科学的古代水文题刻,该石刻记录了自唐代以来1200余年当地长江枯水水位变化的情况,为人们认识长江上游历史时期枯水的变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堪称一座延续千年的古代枯水水文站。

1988年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和2012年11月两度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第一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类博物馆”。

图源 |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20年前,白鹤梁还未被江水淹没,是一块屹立在涪陵城北长江中的天然巨型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而得名。梁上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以前,梁上有题刻165段,3万余字,记载了长江1200多年来72个年份的枯水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双鲤石鱼为“水标”,观测记录枯水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有“水下碑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图源 |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白鹤梁将沉入江底。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2003年国家创造性地采用“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修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实现了白鹤梁题刻水下原址原貌保护和展示。工程总投资2.1亿元,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项目,2009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对游客开放。

图源 |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精彩推荐  

再游长江,归来三峡! 数百中外游客共忆当年情

32个国家的外籍游客同游三峡,“再游长江,归来三峡”活动今日正式启航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