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聚焦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导读

贸易通道在变——从新加坡出发,经由“南向通道”,集装箱铁海联运10天到达重庆,比江海联运通道节省15天;

物流效率在变——多式联运智慧系统,5分钟就能找到货物信息,实现快速集柜,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拼箱难题;

服务业态在变——货物、技术、资源不断集聚,新商机催生多式联运、跨境大数据平台、合资商务咨询等一批外贸新型服务;

商务往来在变——重庆和新加坡的往返客流量从过去的4.5万人次增至去年的19万人次,商务旅客越来越多,航班从每周5班增至每周14班;

……

变化,源自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第三次牵手”。

2015年11月7日,中新两国设立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两年多时间,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领域,总金额约208亿美元的116个重点项目在重庆“落地生根”。

今天,《人民日报》刊发报道《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铁海近全球》,聚焦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啥?为啥备受关注?一段视频带您了解“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来源:人民网

以下为原文节选

“联通”——

“南向通道”连接国际海运网

2017年9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从重庆铁路口岸出发。

4月19日,满载着模具原材料的40尺集装箱从新加坡出发,10天后,一胜百模具技术(重庆)有限公司顺利收货。

此前,从新加坡进口货物,通过江海联运,先到达上海再进入重庆,耗时近一个月。如今,货物从新加坡发出,先到广西钦州港,再通过‘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到重庆,整个过程只需10天。

这条新线路,正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以下简称“南向通道”)。

重庆作为运营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向西,经中欧班列(重庆)达中国西北、中亚和欧洲;向东,经长江“黄金水道”接上海出海口。向南,马六甲海峡东南侧的新加坡港,250多条航线汇聚于此。

通过“南向通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利“牵手”,形成完整环线。

2017年9月,“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标志“南向通道”正式运营:从重庆出发至广西钦州港,再衔接海运抵达东盟各港口,进而连通国际海运网。

与此同时,重庆联通中南半岛的“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也正在实现。

跨境公路班车线路:从重庆南彭出发,经广西以及云南沿边口岸出境,通往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中南半岛国家。

国际铁路联运线路:利用西南地区铁路网络,通过凭祥、河口、磨憨、瑞丽等沿边口岸,与泛亚铁路网络衔接,连接中南半岛。

三条线路,纵横千里,互为补充。向南,打通了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任督二脉”;向北,盘活了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往中国西部、中亚及欧洲的经贸往来。“这将使中国全境大部分区域与东南亚、欧亚大陆、非洲等形成联结,大大提高货物的通行速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

4月20日,一批来自越南的液晶显示屏只花了10个小时,就从越南到达钦州港,经“南向通道”到重庆,并搭载当日开行的中欧班列(重庆)驶往波兰。

“在钦州港完成海铁联运报关只需90分钟,在重庆铁路口岸完成铁路中转报关只需70分钟,高速高效!”中新南向通道公司董事长王渝培表示,“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重庆)已实现无缝衔接。

目前,“南向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内外贸港口已覆盖东亚、东南亚、非洲、美洲、中东在内的45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港口。

“新中一关通,铁海达全球。”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长陈振声这样诠释“南向通道”的目标。

“创新”——

互联互通内涵日益丰富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连接的是中国和新加坡,

对接的是战略通道。

与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不同,

这个项目没有土地开发和园区规划,

也看不见热火朝天的场面。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坦言,推进这个项目,毫无先例可循,只有先行先试蹚着走。

在郑永年看来,没有物理层面的实体,意味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将比中新前两个合作项目面临更大挑战,具有更重要的创新意义。

要实现“从0到1”的飞跃,必须抓住创新这把“金钥匙”。国家有关部委给予项目57条创新举措支持,2017年,重庆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创新举措。

创新从工作机制开始。联合实施委员会“发现问题”,联合工作委员会“研究问题”,联合协调理事会“解决问题”。“三级工作机制,‘由下及上’打通梗阻,推动问题解决,这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韩宝昌说。

一步一步,互联互通的内涵日益丰富。

今年3月,砂之船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作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投资信托项目,这对中西部地区企业探索跨境融资新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创造的内陆“第一”不止于此:2016年12月,隆鑫控股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8亿元人民币境外债券,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民营企业公募债券。在全国率先推出运单融资、“出口双保通”贸易融资、跨境资产转让、内河承运人责任保险等创新金融业务。

如今,双方已建立多样化的跨境投融资渠道,累计完成各类型跨境债权融资项目60个、融资金额50.6亿美元,融资成本降低1.15个百分点。四川、青海、陕西等省份赴新加坡跨境融资金额达22.3亿美元,成功实现中新跨境融资模式向周边省份辐射。

通过与新加坡企业合作,重庆企业也在创新中成长。几年前,丁艳所在的重庆埔程物流有限公司要实现快速拼箱,只能通过人工查询和打电话。而新加坡辉联集团的多式联运智慧系统,只需要输入货柜、出发港、目的地信息,5分钟内就能找到货物信息。看到这,丁艳坐不住了,立即同意了辉联“持股51%”的要求。去年5月,两家企业联合成立了新公司——重庆辉联埔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创新带来的精细化管理,让丁艳受益匪浅:从部门众多、管理层级复杂,到按照分公司模式、制定单独的考核和利润指标;从注重节约用人成本到运用完善的薪酬体系、进行科学人才储备。“人员增加了1/3,效益却增加一倍以上。”丁艳说:“就连库房设计也实现优化创新,库房一层变双层,每平方米增加花费不足千元,却多出一倍的使用面积。”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货品批量小,难以组成整箱运输。嗅到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商机,中新企业联姻应运而生。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新加坡环通物流集团去年2月共同成立了中新环通(重庆)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提供公共拼箱服务。“拼箱价格和海运差不多,却更节省时间。”公司副总经理王火泉说。

“共享”——

扩大开放通道“朋友圈”

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一座写字楼里氤氲着咖啡的酽香

——这是重庆咖啡交易中心。

以前,

从越南进口的咖啡豆,

都是借助江海联运送到重庆,

加工成咖啡粉后再发回越南。

“南向通道”启动后,

运输时效大大提高,

外资企业相继在重庆开设工厂。

重庆咖啡交易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现货交易地,还将把云南、东南亚的咖啡卖到欧洲,形成对全球咖啡产业的辐射和集聚。

不只是咖啡,“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重庆)实现无缝衔接后,菲律宾金枪鱼罐头、越南服装等也不必再从伊朗中转。在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报关,搭载当日的中欧班列(重庆)从新疆出境,不到20天就能到达德国。中国西北地区的洋葱、苹果、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也开始成为东南亚国家市场上的“紧俏货”。

“通道上聚集的货运量越高,参与者越多,规模经济效应也越大,从而可以降低成本,惠及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参与方,有利于中国西部的经商环境,并促进投资。”陈振声说。

图源:广西新闻网

“南向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通过发挥辐射效应,增强对周边地区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重庆作为运营中心,会同广西、贵州、甘肃、青海开展区域联动,共商共建共享“南向通道”。今年4月召开的“南向通道”中方联席会议,已邀请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区参加。

通道不是简单的“过道”,共享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软实力。中新智慧城市已在5个区县启动试点,智慧交通、智慧畜牧业、智慧楼宇的合作正在展开;

重庆与新加坡合作,年内3家无人值守超市将在新加坡落地;

中新跨境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于今年4月上线,平台集聚中新两国企业数据信息,促进企业跨国发展;

重庆猪八戒网与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共同投资的新加坡猪八戒网Zomwork中英双语人才服务交易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营……

互联互通,催生内陆开放新机遇。

今年以来,重庆中新巍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新增了10家准备来重庆投资的新加坡企业客户。总经理黄培淯计划到周边省份招揽更多人才,“‘南向通道’连通了新加坡与中国内地,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忙了。”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

总编:张黎 | 副总编:杜术林

主编:张科 |编辑:张婷婷

两江新区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