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镜头里的重庆公共交通图景,揭秘38年前的山城生活

38年前,人们上班挤公交车是什么样子?

38年前,石板坡长江大桥刚通车时

与今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

一位“老重庆”

选择了两个有特别意义的地点,

用两组对比照片记录下

这座城市在公共交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陈正明是市摄影协会会员。40年前,他在上清寺一家机关单位上班。每天,他需要从江北茶园车站挤上公交车,然后在观音桥转车到上清寺上班。

1980年拍摄的菜园坝火车站。

“那时的车辆很少,公共交通不发达。”在陈正明的记忆中,上下班挤公交车是一场大战,好不容易等来一辆公交车,人群蜂拥而上,有的翻栏杆,有的爬车窗……

1980年6月7日,11路起点站乘客上车时的情景。

1980年,当时22岁的陈正明拍下观音桥车站人挤人上车的照片,反映当时的交通不便。这张照片登上了1980年6月18日的《重庆日报》。“当时市里非常重视,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陈正明回忆,后来,城市公共交通越来越发达,现在出行不仅有空调公交车,还有地铁、轻轨、出租车等多种选择。

2018年6月25日,观音桥车站乘客排队乘车。

今年6月25日,陈正明又来到观音桥站,拍下市民乘公交车的照片。“站台建得整洁漂亮,大家乘车很讲秩序,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1980年7月1日,石板坡长江大桥竣工通车。

另一组照片是关于石板坡长江大桥的照片。石板坡长江大桥是重庆境内长江上的第一座公路桥。几辆大卡车“喜气洋洋”地从桥上驶来,人群在桥头两侧欢呼……这是1980年7月1日陈正明在石板坡上拍下的场景。

2018年6月25日,石板坡长江大桥及复线桥。

今年6月25日,陈正明来到石板坡,用38年前同样的角度拍下大桥的照片。大桥已经从以前双向通车的单线桥,发展成了现在各自单向通车的复线桥。石板坡对面的南岸,更是变化惊人——以前全是山坡,现在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我在那里待了两三个小时,拍了上百张照片,拍大桥、拍对面的南岸、拍晚霞、拍夜景……”当晚,陈正明将自己间隔数十年拍的对比照片发到朋友圈,引来上百人点赞。老一代人纷纷回忆过去,年轻人也非常感慨:“变化太大了!”

1985年,上清寺,市民排队购买广播电视报。

上世纪80年代上清寺报刊门市部市民们排队买报纸的景象;

1995年拍摄的牛角沱立交桥。

1985年提前3个月通车的牛角沱立交;

1992年7月8日拍摄的美国跳水队在大田湾表演。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花样跳水队来到大田湾体育场进行花样跳水表演……

90年代红岩电视机调试车间生产。

陈正明还用相机记录下不少反映这座城市变化的照片。

80年代,沙坪坝,广告覆盖了整幢房子。

“现在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了。”陈正明感慨,比如以前要排队买报纸,现在文化生活丰富,书店、阅览室很多;以前花样跳水是非常时髦的表演,现在各类演出非常多……陈正明打算退休以后多拍一些这样的对比照片,反映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巨变。

记者:李星婷

摄影:陈正明

编辑:唐琴

校对:崇云丰

审核:何旭

(文章转载自:重庆日报)

欢迎关注重庆公路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立即关注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