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八月瓜:深山的美食 儿时的味道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来诓娃娃”,这是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谣。童谣里的八月瓜,是千百年来生长在深山中的一种野果。八月瓜虽“甜”,但生在深山长在深山,也很难走出深山,当地人采摘来除了用来“诓娃娃”外,别无它用。但在位于武陵山腹地的石会镇工农村,八月瓜已经悄悄开始了它的“逆袭”之路……

藏身深山“无人”问

八月瓜的“逆袭”之路,还得从它的藏身地——石会镇工农村说起。工农村,位于黔江区中西部,距黔江城区21公里,距石会镇集镇3公里,202省道、石郁路县道环绕而过。每到农历八月,形如肾脏的八月瓜随着藤蔓悬挂在四周的灌木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果皮的颜色由绿色变成紫色。到农历九月,八月瓜的果皮就会炸开,露出如香蕉般的果肉。

炸开后的八月瓜散发出的果香吸引来了山林里的鸟兽,也吸引来到山中的砍柴人。

山里人家,生火做饭,都会到家附近的山里砍柴。每当深处深山的砍柴人与八月瓜偶遇,大多会被摘下,拿回家给家里的小孩,这也正是“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来诓娃娃”的由来。

八月瓜甜,可再甜也只能用来“诓娃娃”,改善不了生活; 八月瓜“野”,可谁会去在乎那漫山遍野却变不了现的八月瓜呢?

还真有人在乎。

香飘异乡有“远亲”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果皮果肉都透着果香的八月瓜,也终将会“逆袭”。

工农村5组境内一个小地名叫楠木垭的村道路旁,有一处不大的农家小院。小院屋檐下,堆满了已经收获的瓜果蔬菜,小院前的空地上,散养的土鸡在互相追逐嬉戏,而就在小院对面精心修建的围栏内,一串串已经熟透了的八月瓜,将枝头压弯了腰。

在累累果实之下,八月瓜种植户姚世举正一边采摘着八月瓜一边盘算着哪些用快递发往成都,哪些用作来年扩大规模的种子。

改变,还得从2016年说起。

据姚世举介绍,他的孩子姚延岱常年在成都从事物流方面的相关工作。虽身处异乡,但总想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返乡干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经多番考察,工农村当地漫山遍野的八月瓜成为了姚延岱的首选项目。

“别看八月瓜在我们当地只能用来‘诓娃娃’,在大城市可是高端水果,只要东西好,八月瓜也能‘逆袭’。” 姚延岱这样告诉记者。

只要播下种子,离发芽就不远了;种子发芽了,离收获也就近了。

今年九月,他们家的两亩八月瓜种植园进入了首轮丰产期,一串串紫色的八月瓜挂满枝头,果香,也在果园内外飘荡。

从此,姚世举夫妻俩负责八月瓜果园管护及采摘,姚延岱负责联系八月瓜的销路及打包快递。

一条八月瓜的“逆袭”之路逐渐成型。

截至记者发稿时,他们家的八月瓜已有400多斤通过快递销往重庆主城、成都等城市,曾经藏身深山“无人问”的野果,摇身一变,“逆袭”成为了走进大城市的高端水果。

九月“炸”出振兴路

乡村要振兴,农民变思路。只要勤劳的双手播下希望的种子,种下的,不只是能够“逆袭”的八月瓜。

姚世举家小院外的八月瓜种植园,种植园不大,也就两亩左右。可算起收入来,那可真算得上“逆袭”。

姚世举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八月瓜现在的销售价每斤在20元左右,销售出去的400余斤已经带来了近8000元的收入,加上如今两亩种植园内还有未采摘的八月瓜800斤,全部卖完产值近两万元左右。

“他们家这两亩地的收入,八月瓜下面还套种有特种辣椒呢!”同行的工农村村委会主任姚兴万这样告诉记者。

据姚兴万介绍,姚世举家的八月瓜种植园内套种的辣椒为能够提取辣椒素的特种辣椒,采摘后按当地企业一块八一斤的保护价进行收购,两亩仅辣椒产值就近8000元。除此之外,姚世举家还养殖了4头猪和40多只鸡,一年也能带来近两万元收入。

告别时,姚兴万一定要记者一行尝尝这“逆袭”的八月瓜。捧上一个已经“炸”开的八月瓜,轻轻咬上一口,香甜,入口、更入心……

记 者:谭 鹏 陈继舫

来 源:武陵都市报

总 编:汪 彬

编 辑:李红波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