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区江东街道凉水村村委会办公室又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的妇女群众往这里赶。她们是凉水村“巴渝巧姐·菜乡结绳”手工编织扶贫车间的“工人”,半年前她们都还只是手工编织培训班的学员,现在已经是领订单拿工资的手艺人。
发展绳编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送技艺培养编织匠人,提高扶贫户收入,只是涪陵区妇联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载体之一。
凉水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学习手工编织
扶贫户学手工编织
在家就能挣钱
凉水村是江东街道5个贫困村之一,有扶贫户51户。以区妇联副主席王业平为队长的扶贫驻村工作队来到凉水村后,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意见,理清了扶贫思路。“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唤起村民的信心,还要帮助村里引进产业,才能早日实现脱贫目标。”王业平说。
今年初,通过各种渠道,在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为凉水村引进了重庆菜乡结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当地实施“巴渝巧姐·菜乡结绳”手工编织项目。5月初,凉水村的贫困妇女们参加了区妇联组织的编织技能培训,以“巴渝巧姐·菜乡结绳”命名的扶贫车间也在凉水村办公室挂牌,让扶贫户就近甚至居家就能挣钱。
凉水村扶贫户杜兴燕就是拿工资的手艺人之一。“多了一门手艺,在家就能挣钱,还方便照顾家庭,手工编织很适合我们这种困难家庭。”杜兴燕说。其丈夫身患矽肺病,两个孩子在上学,她常年忙于照顾家庭和务农,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家里多了一笔收入,她希望能把手工编织做得更好,挣更多钱。
目前,凉水村有包括扶贫户在内的30名妇女群众学会了手工编织,每人每月平均收入700元左右,最多的月收入1000余元。
凉水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学习手工编织
扶贫队员发朋友圈
销售农产品
“凉水西瓜1块钱1斤,需要的Q我”“有34枚土鸡蛋,要的Q我”“扶贫工作中的宣传员、快递员、销售员、收货员,今天拉了400株西瓜苗、14斤土黄鳝、20根手链进城……”这是凉水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田源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的动态内容。今年以来,她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发了十多条这样的动态,帮助扶贫户销售了大量农产品,增加收入近6000元。
“全靠扶贫干部帮扶,不仅给我们送来鸡苗和饲料款,还帮我们在网上销售。现在的鸡、猪和青菜头都发展得不错,今年收入近3万元。”凉水村5组村民尹光伦高兴地说。
今年5月,区妇联向市妇联争取了“渝大嫂”扶贫项目,向凉水村扶贫户每户发放40只鸡苗和鸡苗饲料款。驻村工作队还争取资金1.5万元,帮助凉水村发展西瓜200亩。
“手工编织、西瓜嫁接、土鸡养殖……驻村工作队不仅给我们送来了项目和技术,还帮我们村理清了发展思路。目前贫困面貌正在得到改善,群众也很认可。”凉水村党支部书记钱恒说。
脱贫攻坚工作既要“扶上马”,还需“送一程”。王业平说,让凉水村产业结构得到巩固和加强,人畜饮水得到根本解决,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让扶贫户真正摆脱贫困是他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