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新风尚】郭家沱街道392人签定遗体捐赠书,其中大溪村社区就有300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江北区郭家沱街道

有这样一群人

用自己的行动重新诠释了这句诗的含义:

死亡

不是生命的终结

赋予生命更深层次的追求。

入土为安是国人的传统观念,可在这2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92人打破传统的禁锢,签订无偿遗体捐献协议书,其中大溪村社区就有300人。他们中,有职工,有教师,有医护工作者;有退休老人,有中年人,有青年人。他们用无私的大爱,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一次“偶然”带来的“必然”

“太震撼了!原来,还有人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一生!”

2009年清明节前夕,大溪村居民吴文界机缘巧合参加了一次由重庆医科大学举办的公祭活动,在龙台山公墓祭奠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们。

看见墓碑上无数捐献者的名字,吴文界的内心前所未有的震撼。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让她感到意外的是,世间还有这么一群无畏的人。每读过一个名字,吴文界内心就被触动一次。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勇敢?活动过后,吴文界认真了解了遗体捐赠的相关要求、内容以及用途。

了解得越深入,吴文界的内心就越不平静。遗体捐赠,不仅文明环保,为儿女减轻负担,还能为社会做贡献。吴文界一直热心公益,是一名志愿者。她说:“遗体捐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应该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

经过了解,吴文界选择全体捐赠,将自己的身体捐献给重庆医科大学用于教学研究。由此,吴文界成为所在社区捐赠遗体的第一人。

“人老啦,除了眼角膜还有用,一个老年人的器官也没法移植给其他人,还是拿去做教学研究更有意义。”吴文界想得很清楚,希望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医学研究。

自从吴文界签订无偿遗体捐献协议书,便通过自己志愿者的身份向身边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宣传遗体捐赠。吴文界说,活着的意义在于热心为人,在于乐于助人,在于行善积德。

在吴文界的影响下,她的丈夫和女儿先后签订无偿遗体捐献协议书。

吴文界一家人捐献遗体的事,在社区沸沸扬扬地传开了。曾经对于遗体捐献,社区居民都讳莫如深。在吴文界无私精神地激励和感召下,如今,大家谈到遗体捐献轻松自如,都认为传统观念应摒弃,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病房里的“逝去”和“重生”

“放心吧,爱的接力棒会在我的手中传递。”

周勋秀的丈夫身患重病,一直在医院治疗,周勋秀便在医院照顾丈夫好几年。丈夫在生病期间了解了很多关于遗体捐献的事情,并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签订无偿遗体捐献协议书。

“你把遗体捐了,我还有什么念想?”面对丈夫的善举,起初,周勋秀一时无法接受,内心很是煎熬。可目睹丈夫与病痛做斗争的过程,让她深深体会疾病带来的痛苦,也理解了丈夫希望用自己的躯体帮助教学,找到更多破解疾病方法的想法。

丈夫病逝后,她遵循遗愿将丈夫的遗体捐献给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自己也毅然选择当一名义捐者和宣传者。

“参加一次遗体解剖,胜过看一百个病人。”我国著名肺科专家吴绍青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成了周勋秀的口头禅,病房成了她宣传的阵地。

一开始,也有人不理解她的行为,认为她意识不清是神经病。他们说:“人还在呢,就说什么死啊死的,不吉利。”

周勋秀也不气馁。帮着病人家属端盆送水,在潜移默化间,让病人和家属都慢慢接受遗体捐赠的概念。

然后,她再慢慢讲意义、讲政策、讲流程,一步一步让病友们从反感到坦然面对和认可。病友们对周勋秀也有了不同的认识,觉得她是生活的勇士。

在周勋秀的宣传发动下,她的父母、兄弟、病友都一同加入了义捐行列。

目前,经周勋秀之手与第三军医大签订遗体捐献协议的就达50多人,且已经有13人实现了捐献。周勋秀还在继续宣传发动更多的人加入义捐行列。

一个家庭“心的碰撞”与“爱的妥协”

“当我离开,让爱留下。”

“你要捐献遗体,不仅我们做儿女的心里难过,以后连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还会被人说不孝!你让我们怎么面对世人!”居民贾玉珍决定要捐献自己的遗体,她的儿女态度坚决:“我们绝不同意!”

“其实,我很理解孩子。我们家里,子女和父母感情很好,他们过不了心里这个坎,也是情理所至。”尽管贾玉珍很理解孩子的想法,但她捐献遗体的心意却很坚决。

不久后,贾玉珍正好有亲人去世,一家人前往吊唁。夜深了,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逐渐散去。空荡荡的灵堂,憔悴熬夜的亲人,眼前这一幕,让贾玉珍感慨良多。

贾玉珍拉着儿子的手并排坐下,和儿子聊起了心里话。贾玉珍说:“儿子,人都走了,还劳命伤财有什么意义?死后让大家心力憔悴,不如捐献遗体还能对国家和医学事业有点贡献,也算是积德行善。”

此情此景,让贾玉珍的儿子也很受触动。半响,他终于松口了。“妈妈,我被你说动了,生前尽孝才是大事。你的身后事,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办吧,我尊重你。”

今年清明节,贾玉珍如愿成为一名遗体捐赠志愿者。随后,她还发动弟弟妹妹加入。在她的感染下,她的弟弟妹妹都自愿签订无偿遗体捐献协议书。

一堂特殊的“人生规划课”

教平凡人做不平凡选择

“人生的目的,不该是短暂的快乐与悲伤,而应该是笃定的意志和不断向你逼近的梦想......”

日前,郭家沱街道召开人生规划“百姓论谈”,来自社区的150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和大家一起分享心得,感召着旁人,让大家重新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做出人生的规划。

“当你离去,却把爱带给了更多人。这样的生命更有意义!”在遗体捐献志愿者中,84岁周育训老人是年龄最大的,她分享了自己捐献遗体的心路历程,让在场的人深受感染。

随后,小品《我们一家》以优秀党员、遗体捐献志愿者吴文界一家为主角,再现了一家人集体签订捐献协议的情景。从一开始不理解,到最后情理相融,其中的曲折让人动容。

榜样的力量带动良好的民风。当天活动结束,就有三位居民填写了资料,选择用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

在中国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传统下,这群人是开明的先驱;在医学事业发展、资源紧缺的环境中,这群人是无私的奉献者。这群人如同春天的种子,在郭家沱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传播。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