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在长寿之乡江津,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很多,但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更愿意享受悠闲的生活。不过,今年75岁的区委党校退休教师郭宝书,退休17年来,却坚持发挥余热,为江津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昨日,在聂荣臻研究会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郭宝书。老人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应记者之请,他津津乐道地谈起在江津34年的故事。他说,自己这些年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着力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二是用心于宣传江津的历史文化名人。
情定江津 日久他乡即故乡
郭宝书是河北邯郸市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河北衡水和邯郸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因为妻子是江津人,为了照顾岳父岳母,1985年,郭宝书从河北来到江津,进入江津党校工作。
最开始在党校教学的时候,郭宝书和学员之间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作为一个北方人,原以为用普通话教学会很受学员欢迎,但是部分学员听不懂,这让郭宝书很着急。为了把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员,郭宝书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放慢语速、和学员多接触多交流等方式,彼此适应,努力克服语言障碍,逐渐和学员其乐融融地同学习共进步。
时光飞速流转,今年已经是郭宝书来江津的第34个年头,他早已能在普通话和江津方言之间自由“切换”。
郭宝书不仅在语言上完全融入了江津,生活中更是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江津人。郭宝书有4个孩子,他们都在江津工作和生活。郭宝书动情地告诉记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这句话正好是他亲身感受的准确表述。”
桃李遍地 干部教育结硕果
1985年,郭宝书进入江津党校,主要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党校从1985年开始响应中央正规化办学的号召,着力培养“四化”干部。
郭宝书在党校主要从事中文知识、写作知识讲授,还担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译本等教学。在公文写作教学上,他的能力水平突出,很快成为拿手课程。为适应干部教育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他努力学习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几年之后也开始从事这方面的教学。
郭宝书告诉记者,江津党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学历教育,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那个时候党校只有两间教室,既要进行干部轮训,又要坚持开办多层次多学科的函授教育,常常需要同时有五六间教室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他们只好四处借教室,上课“打游击”。困难不止于此,当时,不少老师以前没有从事过教学工作,而作为教务科主要负责教研工作的郭宝书带动大家一起研讨教学教法,通过互相观摩、学习、交流,改进教学方法。郭宝书还牵头开办了刊物《党校教学》,专门发表老师和学员的文章,促进教学相长。在江津党校工作的日子里,郭宝书参与培养数千名各个学历层次的党员干部,其中绝大多数学员都成为了中坚力量。
发挥余热 最美不过夕阳红
2001年,郭宝书从江津党校退休,退休之后他没有闲下来,经常受邀到镇街、部门讲课。最近10多年,郭宝书主要从事江津历史文化名人聂荣臻、吴芳吉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2007年,郭宝书加入聂荣臻研究会,主要负责研究会会刊《帅乡潮》的编辑。《帅乡潮》主要面向北京、上海、重庆、江津等地发行,每期发行量1000册,旨在弘扬聂帅精神,希望能够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做聂帅传人。截至目前,郭宝书共参与编辑《帅乡潮》44期,并撰写聂帅研究论文10余篇。
2008年,郭宝书又应邀参加对历史名人吴芳吉的研究,曾担任吴芳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和《芳吉春》的主编。截至目前,郭宝书共编辑《芳吉春》34期,并撰写吴芳吉研究论文、诗文20余篇,作品多次在各种评比活动中获奖。他还与研究会的同仁一起,组织10多所中小学师生参加吴芳吉诗歌朗诵比赛,让吴芳吉爱国爱民的崇高精神在青少年中流传。
今年3月7日,郭宝书入选区决策咨询委员会首批专家库,成为政治建设专委会的专家之一。他积极参与政治建设专委会课题调研,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你退休后比退休前还要忙!”这是郭宝书的亲戚朋友们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幸运的是,他的老伴和四个孩子并未因他在外忙碌而抱怨,反而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很理解和支持。
退休之后,郭宝书仍旧是荣誉不断。他多次荣获区委区政府授予的“三好老干部”称号。郭宝书说:“34年来,江津这片土地滋养了我、丰富了我、充实了我,我自己的进步、发展跟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江津高质量发展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