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微发布,资讯快一步!
NEWS
随着高考结束和夏季的到来,我市的近郊避暑游又开始升温。6月10日,南川区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迎来了一大批游客。近年来,因为这里独特的“生态石林”景观,山王坪受到游客青睐。
以前的山王坪,可担不起“生态”二字——2万多亩的公园内,很难找到一片像样的林子。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南川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多年在山王坪开展石漠化治理。
石漠化区域长出2万多亩林海
▲山王坪公园里,水杉和水潭共同构成了望月湖景观。(本报资料图片)
如今的山王坪,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眼望不到边。一片片高大茂密的水杉林和柳杉林,让人仿佛来到了原始森林。
“山王坪以前可没这样的森林。”在当地林场工作了数十年的老职工蔡宁指着一片水杉林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山王坪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石漠化区域,以前这里除了石头、灌木、杂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大树。
为了改善山王坪的生态环境,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南川区引入水杉和柳杉,在山王坪大面积栽种,开启了当地石漠化治理进程。
“石漠化区域泥土少,碎石多,树木栽种很困难。”蔡宁回忆说,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他们按照直径40厘米、深度40厘米的标准挖坑栽树,一天只能挖二三十个树坑。
就这样,在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山王坪渐渐有了大片森林,森林覆盖率从以往的68.4%提高到现在的95.5%,2万多亩水杉和柳杉构成的林海,成为了当地最宝贵的生态资源。
在治理石漠化的过程中,南川区还按照“生态互补、互为景观”的思路,充分挖掘当地石林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打造集林海、石林、溶洞、水潭等景观于一体的喀斯特生态公园。
2015年,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由于生态优良、景观独特,当年就吸引10万多人次的游客前来游玩。
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生态改善后,越来越多游人来到山王坪,图为观光车站一角。资料图片
“山王坪上的林子来之不易,如果发生森林火灾,那么我们都是罪人。”山王坪镇莲花村村支书李松说,山王坪实施石漠化治理后,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但如果森林保护得不好,那么就有可能又会回到从前。因此,村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保护好森林,就是保住自己的饭碗”。
为了保护好这里的森林,莲花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明确了森林周边区域农户都有义务巡山护林的责任。在村民们的守护下,数十年来山王坪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大火。
在造林护林的同时,南川区还加大了山王坪的土地整治力度。整治范围除了喀斯特生态公园外,还涉及周边山王坪镇和三泉镇的6个村。这些村社耕种条件较差,且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
其中,山王坪村的国土整治项目面积有3000亩。通过修建机耕道和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改善了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翻耕和客土,提高了该村土地的产出水平。
美丽乡村带动旅游发展
▲《泾渭分明》 崔力摄于南川区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
当地政府还结合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建设,大力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其中,在山王坪村建立垃圾收集点21个,垃圾转运站1个,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收运处理;对全村80%的农户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在全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61盏,部分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村民们也更加注意维护村容村貌。在公路及林区周边,村民们按照属地划分了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如果有人乱扔乱倒,要主动劝阻并及时清除,否则就评不上文明户、卫生户。同时,该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对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发生违规情况,将被罚款和曝光。
生态公园建设、乡村环境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当地不少农户搭上了旅游发展的快车。
2016年,外出打工多年的村民王守武回到村里创办了农家乐。由于周边环境好、食材生态,他的农家乐很受游客的欢迎,仅去年一年,王守武的收入就达近百万元。
本条内容:重庆日报
目前N多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看完记得分享、点赞噢。长得好看的人都会这样做!
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系南川微发布原创作品,版权归南川微发布所有。若要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方可转载发布。否则视为侵犯版权。
值班总编:邓伟 本期编辑:汪叙含
推荐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