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干货”

导语: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在新时代有新发展,我区出台了《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

1 指导思想

綦江工业园区一角 付毅 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陈敏尔书记视察调研綦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平等竞争、安商亲商的营商环境,着力保护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制度成本、提升社会地位,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綦江发展,在全局中找准定位和方向,促进全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不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 主要目标

荆江汽车半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付毅 摄

力争到2022年,民营经济规模总量持续增加,市场主体达到7万户以上,其中民营企业达到1.7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5%;

经济社会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税收占比达到65%,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90%;

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力争培育1-2家上市公司,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60家,新增5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3八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杭萧钢构彩色厂房 付毅 摄

加强法治环境建设

加强对涉及民营企业案件的法律监督,除依法需责令关闭的企业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产。

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扰乱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加大对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探索法律框架下以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为参照确定赔偿损害额度。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公司律师制度,制定并实施民营企业管理者法治教育五年培训计划,提升经营管理法治化水平。

建立“四张清单”

建立权力、责任、市场准入负面及政策“四张清单”,每年清理并公布一次。

全面清理并公布各级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精简事项、压缩申报材料,制定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

全面实施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做到权责对等、问责精准,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禁擅自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实现“法无禁止皆可为”。

全面公布涉企政策清单,实现行政执法信息、企业减负政策、财政奖补政策等涉企政府信息集中公开。

推行“全渝通办”

全面承接“全渝通办”事项清单,建立“全渝通办”长效运行机制,实行全区一个平台一张网,实现两级审批(区、镇街)、三级服务(区、镇街、村社区),推行“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

加快“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

不断扩大“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范围,形成覆盖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裁决等领域涉企事项的“一次办结”机制。

完善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功能,推进“一号”申请、“一窗”受理,实施综合政务服务窗口模式。

全面推进公正监管

严格“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避免选择性执法。

建立健全随机抽查系统,确保监管公平公正、不留死角。

重点推进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减少执法层级,下沉执法力量。

探索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 监管”,实现“一次抽检、全面体检、综合会诊”,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探索和创新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审慎监管,量身定制适合其特点的审慎监管模式。

促进公平竞争

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间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比重。

引导和促进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提高PPP项目民营资本比重。

全面清理和坚决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政策制定机关不得出台针对民营经济的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

加强诚信建设

加大政务诚信建设,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

加大政府合同清理力度,政府不得以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拒绝履行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

每年对各镇街、部门和平台公司履行协议及依法依规兑现承诺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并督促整改。

每年集中清理兑现一次以镇街、部门、平台公司为源头的资金拖欠,对核定属于政府投资工程拖欠民营企业的款项,督促依法依规分类及时清偿。

完善跨部门、跨行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守信企业在政策扶持、融资、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予以支持,对失信企业予以限制。

加强民营企业员工诚信建设,依法处理员工不履行劳动合同等失信行为。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清单,形成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防止“清”而不“亲”、谈商色变和“亲”而不“清”、官商勾结。

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优质服务。

营造社会氛围

建立民营经济表彰机制,定期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小微企业等。

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民营经济、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4 “六着力”破解发展瓶颈

重庆尊赐摩托车有限公司 付毅 摄

着力解决“融资难”

完善融资增信机制,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基金规模至5000万元。

建立小微企业差别化监管机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容忍度可比平均贷款不良率容忍度高出2个百分点。

完善民营小微企业续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转贷企业,允许“无还本续贷”和使用“应急转贷”,不动产登记部门按规定支持办理相关手续。

引导更多民营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并享受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及奖励,力争实现1至2家企业上市融资。

加大融资性担保发展资金扶持力度,对区内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费给予担保额最高2%的补贴。

支持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按企业贷款基准利率实际支付利息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补贴。

着力解决“办事难”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和便利化,形成审批流程动态优化机制,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

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资料”“有关资料”等一律取消。

推进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立免费代办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资助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免费限时代办服务。

推进园区率先全面实现并联审批,实现一家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大力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等各类繁琐环节和手续。

制定与电子证照等使用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全区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信息共享、资料互认、协同办理,避免企业在不同部门重复的报送资料。

探索“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新模式,逐步将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部审批验收纳入并联审批和联合验收范围。

着力解决“创新难”

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对认定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一次性奖补。

增资种子基金至10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各类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积极争取和综合应用研发准备金、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大力培育以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

着力解决“维权难”

成立区民营企业维权投诉机构,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直通车”制度,完善民营企业维权投诉处理服务体系。

结合市“12345一号通”和“96038投诉热线”,统一受理企业诉求,区、镇街分级处理,做到简单事项当日回复,其他问题48小时内回复,特殊事项5个工作日内答复。

着力解决“负担重”

严格执行市级一般工商电价水平、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等降低企业营商成本的政策措施。

实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制度,清单外一律不准收费。

政府部门委托的涉企技术性中介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对保留的区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

全部或部分减免企业获取发票的邮寄费用,减少中小微企业的办税成本。

把“稳岗补贴”等降费优惠政策扩大到个体工商户、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等非企业经济组织。

着力解决“人才缺”

研究制定吸引高端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专技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技术型人才“引得进”。

建设区、镇街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居留落户、社保医保、子女入学、等高效便捷服务。

制定人才分类住房保障办法,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为青年人才提供定向配租住房,确保技术型人才“留得住”。

实施“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培育民营企业优秀人才。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选送一批优秀企业家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培训。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