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全区2000余公里人行便道通农家 投入1.8亿元,受益群众达40万人

近日,记者先后走进河包镇核桃村、观胜镇许友村,看到通村入户的乡村人行便道蜿蜒伸展,村民行走在平坦的便道上有说有笑。以前,这些路还是崎岖狭窄的泥泞小路,村民“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如今,我区修建人行便道代替了以往的羊肠小道,村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截至目前,全区投入资金1.8亿元,共铺设2000余公里人行便道,涉及21个镇街、137个村(社区),直接受益人数达到40万人。

村民在人行便道上骑行。

条条平坦便道通农家

在河包镇核桃村3组,今年68岁的杨德俊老人着着小背篓走向田间,走在今年铺设的人行便道上,老人感慨:“现在政策好,下雨天出门也能走上干净路,再也不担心摔跟斗了。”

以前,因为泥巴路容易打滑,让杨德俊“吃过亏”。

2017年,杨德俊在一个雨天外出,一不小心摔在地上,不仅全身沾满泥土,一只手还骨折了。

“休养了将近一年,我的手才康复。”她说。以前因为路难行,老人为此很苦恼,但如今,告别了坑洼不平的泥巴路,走在干净平整的人行便道上,老人有说不出的高兴。

与杨德俊一样,观胜镇许友村的村民王代成对人行便道的铺设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以前一出门,眼前全是泥土,地上到处长满杂草,有些路段是下坡路,下雨天必须自带‘急刹’,不然要摔跤。”王代成苦笑地说。但如今,整洁干净的人行便道直通她家院坝,出行十分便利,让她笑开了颜,“路修好了,以后直接用‘鸡公车’推粮食回家,再不用肩挑了,省时又省力。”

核桃村、许友村的道路变化,是我区铺设人行便道的一个缩影。

针对村民出行不畅这一现状,今年年初,区财政设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宽1.2米的便民路,给予每公里4.2—4.5万元的补助,以加快推进人行便道网络的建设。2018年全区计划建设便民路1215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780公里,部分镇村通行问题已得到有效改善,效果明显。

人行便道通家门。

路好走让增收有奔头

以前,由于农户居住相对分散,加上人行道路多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多雨季节更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异常艰难。若要拉农业生产资料进村,或是运农副产品赶场,基本上还用的原始方式——肩挑背扛,费时费力。现在,随着农村人行道路短板的逐渐补齐,村民出门可以使用交通工具,幸福感日益增强。

新建的人行便道,将村民居住地、农业耕作区与行政建制村公路连接了起来,形成了道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的道路,为村民生产生活“帮了大忙”。

路修通了,思路也宽了。河包镇核桃村村民养起了竹鼠、山羊、兔子、生猪、土鸡;种起了规模水稻、玉米等;观胜镇许友村种起了白芨、李子,养起了龙虾等,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出行条件得到改善,我们的生活也更有奔头了。”杨德俊开心地说,“我家比往年多养了许多鹅与猪,也多种了一些绿色蔬菜,盼着过年卖个好价钱。”

“我准备承包十余亩土地,种些大棚蔬菜,再养点土鸡、土鸭。”许友村一位村民说,“如今有了‘幸福路’,运输蔬菜很方便,再也不用担心村里的‘土货’运不出去,村外的物品运不进来了。”

力争到2020年便民道实现“户户通”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我区农村人行便道建设,我区提出了“六个明确”,其中包括,明确任务总量、明确建设标准、明确资金渠道、明确建设方式、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重点。另外,农委工作组也将加大联系对接和指导服务工作力度。

到2020年,我区将新建便民道3000公里,实现“院院连”“户户通”,解决农民群众出行“第一个一百米”问题。

记者:王新莲

编辑:唐洪全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