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金黄喜丰收
位于武隆西南部的黄莺乡复兴村,距离城区45公里,全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高山、坡地、深沟、悬谷众多,曾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自我区深化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复兴村抓住机遇,先行先试,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复兴村这个曾经的区级重点贫困乡中的深度贫困村向着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一路前行。
如今,十月的复兴村风景如画,景色迷人。沿着乡村小道边走边看,特色农房与蔚蓝天空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图景。
公式固本强基
智慧农业监测
美丽乡村靓
复兴村距城区约45公里,海拔500至1980米。在全区全面深化脱贫攻坚的政策帮扶下,近年来复兴村大力挖掘本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塑造文明乡风,走上了崭新的“复兴之路”。
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唤醒了复兴村。村支两委带领广大村民发展经济、整治环境、培植文化,使复兴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要想富,先修路。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复兴村痛下决心,排除一切困难,硬化村内道路。“以前村里只有一条龙洞到复兴的主干道,村民出行很不方便”。该村村长汪加友介绍说,“今年内硬化的村公路有甘家坪公路、水鸭子和笋子坪三条公路共13.1公里,涉及九重组、四方碑组、笋子坪组,解决了全村930多人的出行问题。此外,新建人行便道23.7公里,3条蔬菜路和社道路已经作硬化规划进入招标程序。全面改善了农户的运输难、出行难问题。”
“过去村里的路全是土路,不仅窄,而且坑坑洼洼,那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人小孩免不了摔跤。”村民李明说,现在路修好了,村民去城里办事方便多了。
路的问题解决了,饮水问题也是重中之重。村支两委积极筹措资金,修建人饮水池24口571立方,铺设人饮管网96公里,实现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同时,也实施农房新建(改造)290户1071人,彻底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
公式鱼稻共生
特色养殖娃娃鱼
生态农业兴
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只是复兴村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方面。
复兴村人明白,经济要发展,农业发展是关键。复兴村决定依托国家扶贫攻坚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水稻种植的同时,要配套养殖泥鳅、鱼、青蛙、鳝鱼、小龙虾、蟹、甲鱼,使其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种养循环系统。”复兴村第一书记张向东介绍。
发展特色林果种植
近年来,复兴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了“稻田 生态链种植”示范基地100亩。该村同时引进五种以上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试作,探索形成有机稻米产业区,打造农业生态园。
“现在种稻子成本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高”,水稻种植户邹友说。“以前自己种植水稻都是要上农药和化肥,现在除栽秧前施一次生物有机肥外,再没有投入任何化肥、农药和饲料。”
为了更好地对稻田进行管理,复兴村发展了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建立网站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建设视频监控系统,随时随地远程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建设了手机远程管理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生态种植体系、形成智能农业体系、构建跨界生活体系、定制服务体系、以及共享体系,形成智慧农业平台。
“传统水稻种植多凭借经验来观察和估计,而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则能对水稻的温度、湿度以及雨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使得农户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相关信息,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管理。”张向东介绍。“系统中通过安装诱虫灯引虫解决青蛙食料,用青蛙为水稻除虫,按不同比例投入鲤鱼、鲫鱼,为水稻除草,泥鳅为稻田松土。实现产业效益单元生态系统内的循环利用。”
复兴村在挖掘稻田经济的同时,还发展了山地标准化梨园、林下经济、生态放养黑土猪养殖、高山蔬菜、高山竹笋加工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做好规划布局和优化,突出全链式发展引领,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公式处处皆景
农家美食
乡村旅游火
基础设施完善了,农业产业发展了,复兴村努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进一步保护和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环境。黄莺乡处于武隆旅游第二战场——白马山旅游度假区辐射范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民风民俗淳朴,按照建设“渝黔门户,美丽黄莺”的目标,是武隆倾力打造的“后花园”。
复兴村借势发力,通过强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化靓化旅游干道、统一农房风貌改造等项目建设,同时融入地方民俗元素,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开发旅游商品、新建休闲配套设施,让乡村旅游成为复兴村脱贫巩固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周边游客选择到复兴村享受夏日清凉。
“复兴上面的空气好,吃的东西也绿色环保,夏天我们一家人都愿意来这里避暑。”家住主城的张远发说。
“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以来,到我村避暑纳凉的游客达3000余人次,让部分村民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红利’”。该村村主任汪加友介绍道。
传统农业
目前,复兴村已启动规划居民安置点,打造乡村旅游接待点,增设农耕体验、农业观光、赏春踏青、峡谷探险等项目。今年规划新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20户,新增接待床位100张,以求不断做大做强旅游“蛋糕”。
公式文明乡风
面子里子强
仓廪实而知礼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精神追求不断觉醒,村民的自我内在要求不断提升。
日子越过越红火,复兴村的“面子”日新月异。但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以前随手扔垃圾的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变少了,可以说很难看到。”对于村里的变化,村民陈登财深有体会。
“开展公序良俗评选活动以来,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高了,积极性提高了,素质也提高了,乱倒垃圾的现象基本看不到了。”张向东介绍。
丰沛的水源
近年来,复兴村采取“挖掘一批古今外乡贤,设立一个善行义举榜,整理一批族规家训,建设一个村史乡贤馆,开展一系列活动”等“五个一”举措助推乡风文明。
村史馆主要展示村庄历史沿革、文化遗存、先贤故事、物产特产、重大事件活动等。通过充分利用村史馆,开展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活动,通过春节祈福迎新、三月三、国庆、中秋团圆、重阳敬老、儿童开蒙等文化礼仪活动,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组建公序良俗评选志愿者队伍,并每个月推选一次“最美家庭、乡贤、清洁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五好家庭”八个方面的示范户。
按照人居环境“五干净一规范”要求,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坚持一月一检查一评比一通报。建立公序良俗“红黑榜”,红榜引领示范,黑榜公开曝光,通过公开正反两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群众遵守道德法纪,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
在一系列活动的进行中,村民们的精气神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乡风文明正推动一个曾贫困落后的小村落走上“复兴”之路。(徐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