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贵,苍岭镇岭口村4组人,今年68岁,是一名老党员,参过军,当过原领口乡岭口村村干部。
1995年,迫于生计,为解决一家六口人的温饱,余安贵便辞去了村干部职务,他先后辗转贵州、云南等地打工。
十多年的打工生涯里,让余安贵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他在某地修隧道,一年到头只拿到了1万元的血汗钱,不幸的是他腿还摔伤了。
“人老了干不动了,在外面生活开销也很大,打工不仅挣不几个钱,还危险。”几经权衡,余安贵认为还是在家种地靠谱得多。2011年,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大量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山里的土地撂荒严重,大片庄稼地变成了杂草坡,余安贵看着十分可惜。他决定在土地上作文章,流转闲置土地,通过发展产业来盘活土地。
村里人对余安贵回家种地不理解,有人私下议论,也有人当面劝导:“老余啊!你这人真不会享福,进城去和儿子住一起多好,何必回来受这份罪?”余安贵总是笑着回答:“种地没什么不好,祖祖辈辈都种的这块地,不能到了我手上荒掉了。”
2012年,余安贵种植的30亩烤烟失败,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第二年,选择了种青蒿,在他精心管理下,收入近十万元,终于在地上掘出了第一桶金。
余安贵坚信只要辛勤耕耘,土地里便会长出“黄金”。2014年,他又流转土地种烤烟。去年,烤烟规模达到60亩。几年来,烤烟的收入让余安贵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存款达到四五十万元。
“现在政策这么好,要是再倒回去20年就好了。”灶台前的丁素娥翻炒着锅里的腊肉臊子,她说他们老两口十分感恩党的好政策,只恨时光不能倒流,要是再年轻些定能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带领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余安贵对土地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也有一股爱琢磨的劲头。有年种苞谷,有块地秋收的时候产量非常低,为了探明缘由,他专程坐车到县里送土壤去化验,检测结果是那块地缺锌,他随即买了几包锌肥料补锌,结果那年苞谷地大丰收。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余安贵还善于发现商机。2017年,余安贵种了100亩荞麦,收成后他把荞麦酿成了一千多斤苦荞酒。
受到苦荞酒的启发,今年,余安贵栽了100亩玉米。他说,预计今年苞谷能烤2万斤酒,等苞谷酒卖了,他要办小酒厂,自己烤酒。
去年,余安贵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在岭口村村支两委的帮助下种植80亩榨菜。由于没有榨菜种植经验,加上面对严重雨雪天气应付不充分,部分榨菜冻死,导致没有挣到钱。
前不久,在政府的组织下,余安贵和榨菜种植大户到涪陵参观了榨菜基地,回来后他坚定了继续种植榨菜的决心。
“那里专业化、科学化的种植,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余安贵说,他不怕失败,大不了失败后又重新来过就是,今年他计划将榨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来说,一条路的修通,往往就意味着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余安贵十分清楚路对农民的重要性。在他家1公里外有一大片土地,苦于没有路,种烤烟的时候,他只好到邻近村租土地。
余安贵说,他最盼望的就是政府能尽早把村里“最后一公里”产业路修通。到那时,他要把那片土地全部流转过来发展产业。
和土地打了十几年交道,余安贵深知农事,善于学习,积累了不少农业种植经验,一方面,他以大户身份积极带动周围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并且毫不吝惜自己的种植经验,经常给周围人讲解;另一方面,他聘请不少村民常年务工,解决了村里留守妇女、老人就业,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在岭口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余安贵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付出了艰辛与汗水,有苦更有乐,有过失败,但没有放弃。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他不仅自己在土地上找钱,还带领全村人一起在土地上找钱。
“对土地有感情,只要努力地、科学地耕种,土地也能回馈我们丰厚的收成。”余安贵说。
大家都在看
喜讯 | 酉阳重点工程九龙眼水库大坝顺利封顶,场面壮观(美图 航拍视频)
探访赵世炎故里——英烈精神励后人
招聘|找工作的看过来!酉阳公开招聘50名禁毒专职社工、12名警务辅助人员
来源:家乡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