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磁器口,它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漂
当你在磁器口古镇徜徉的时候
有这样一些人
很容易被轻易地忽略
那就是隐现在人群中的“磁漂”
所谓“磁漂”,即选择长期生活、居住在磁器口古镇,以及在这里创业的那些“非土著”。如果非得换一种说法,那么“磁漂”就是那些以磁器口古镇为“精神原乡”的人们。他们在这里,在城市喧嚣中寻找宁静,共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心灵有安放之地,为梦想终能照进现实奋斗不止。
“远古的呼唤”店主何智一旦远行 做梦都是磁器口
何智,一位来自丽江的纳西人,有着15年的磁器口漂龄。
何智
来磁器口古镇游玩的人们多半都会经过何智开在磁器口古镇的店铺“远古的呼唤”——一家位于黄桷坪一巷经营手工艺品的店铺。或许不经意间走进去,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进入到一个手工艺的世界,诱得人想把货架上的商品一一放进自己的购物篮里。
何智是2003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磁器口古镇的。初到磁器口古镇,何智一下就爱上了这个原生态的地方,似乎看到了家乡丽江的过去。就这样,他留了下来,利用自己的木雕和陶艺手艺,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铺。
随着磁器口古镇旅游市场的日渐火爆,何智在自己雕刻之余,也把家乡丽江的原生态民族工艺品带到了重庆,比如纳西族的东巴绘画、彩绘木雕,傣族的织锦、油布伞,苗族的蜡染、银器等。每次看到自己从云南带回来的民族工艺品被游客喜欢买去,何智都觉得很幸福,“不仅在于生意,而是自己民族文化被人欣赏。”
15年过去了,如今的磁器口天天都是人潮如织,何智也最终选择坚守磁器口。“目前仍有很多朋友在磁器口坚守,继续做着自己的小事业。接下来打算为磁器口做点事。”目前他已经注册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计划对磁器口地区的文化进行一个深度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系列特色产品,然后通过这些产品来向五湖四海的人们宣传推广磁器口。
如今,40岁的何智更加珍惜、享受磁器口古镇带给他的感觉。宁静的清晨慢悠悠地起床开店,到熟识的店铺吃碗小面,合着音乐做点手工,享受午后阳光和茶叶的清香……
“别处没有火辣的味道、没有火辣的性格,一旦远行,始终惦记着磁器口,做梦都是磁器口。”何智站在店里,捧着一杯香茗,望着窗外的灰瓦,“这里是我的家,舍不得,也放不下,我如今也算得上磁器口原住民啦!”
磁器口川剧团团长龙群带着川剧梦在磁器口游走
如今城市的高楼间再难听到川剧的锣鼓与旋律,但在磁器口古镇,却依然可以在婉转的唱腔里,捧一杯老沱茶,品味重庆川剧与慢生活的独特韵味。
你可能不知道龙群,但一定听说过她的磁器口川剧团。1995年2月14日,龙群和她的川剧团便开始了在磁器口的“漂流”,为了生计而不停地奔走、打拼。
龙群
起初,川剧团的演出场地在磁器口古镇“聚森茂”,一个七十平方米左右的厅堂,舞台、观众席之外还有一个简易的厨房。在这里,只要五块钱,便可以享受至少两小时四十分钟的精彩川剧表演。2012年,因为川剧团不景气,无奈之下,决定停演。尽管不少热心人愿意给他们提供场地,但龙群觉得,“我们是磁器口川剧团,搬了那还是磁器口川剧团吗?何况还有长久以来的感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好在2014年,区里的相关部门又帮助龙群和她的川剧团找到了使用至今的一处落脚之地——磁器口东林停车场,也算是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为此,龙群特别高兴,为川剧团添置了全新的家当,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演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型川剧了。
“以前川剧团还在宝善宫演出,最火的时候一天连场唱,一场人数八百多人。后来,宝善宫修缮,川剧团被迫开始‘漂流’。”龙群回忆,“搬了家的川剧团越来越冷清,新观众不多,收入极不稳定。”为了缓解团里的困境,龙群开始学习当时流行的变脸、吐火,四处“走穴”赚钱。
为什么这样坚持?龙群说,“爱看戏的老观众多,有的老人七十多岁仍然拄着拐杖转几次公交来,就为看我们演一场。”正是有这样一群默默支持着川剧团的老票友,也支持者龙群和她的川剧团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好在,如今龙群和她的川剧团有了自己的阵地,结束了“漂流”。这段时间,龙群特别忙,不仅要排练周末上演的剧目,还得忙着带演员们进校园演出,仅11月5日至9日就安排有10场活动。“我们这个剧团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而是一帮川剧人的梦想。这些年来,大家手挽手肩并肩,互相支持鼓励,迈过了一道道坎。”龙群说,未来不管多苦多累,仍将把这个梦想坚持下去。
“岁月院子”茶楼掌柜王劲:高石坎上品古镇味道
在磁器口古镇里,“岁月院子”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茶楼,没有艺人演出,没有川剧变脸,甚至茶艺表演也没有。那么“岁月院子”到底特别在哪里呢?
王劲
第一,它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高石坎——一个可以作为磁器口古镇标签的地方。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它有一个叫王劲的掌柜。在磁器口许多小茶馆、咖啡馆之所以惹人喜爱,不仅因为茶叶和咖啡的美妙,还因为它们的掌柜。
王劲与磁器口缘分匪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她便是这里老茶馆的狂热粉丝。“那时候街道简陋破旧,少有商业,唯有茶馆兴旺,我也是一个铁杆儿的茶馆粉丝。”王劲说。2007年,王劲在磁器口做了一个民乐茶馆。后来又一口气盘下周边二三十个店面做了一个体量更大的茶楼,还兼营古家具。5年后,因为精力不济,王劲离开了古镇。
不过2012年,王劲又卷土重来,在高石坎开了一家名叫“岁月咖啡”的铺子,也曾是重庆城里知名的文艺接头点。但在王劲心中,老院子、老房子、老茶馆仍是挥不去的一个梦想。于是在2015年,“岁月咖啡”的“孪生姐妹”——“岁月院子”诞生了。
高石坎在磁正街的最高处,街道两旁的民居原是磁器口商户们的木质住宅,前厅是门面,转过去是院落,四周是居室。“岁月院子”就是这样一个坐拥制高点的临街二层木楼。从茶馆穿过去,还有一个庭院,很原生态的民居景象。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或角度欣赏世界,比如在楼上看行人如织,躲在庭院里远离尘嚣。
“岁月院子”秉承了王劲率真本性,走进茶馆便可看见一面如同旧梦般的残壁,其实也是她请朋友帮忙绘就的,十足的岁月写意。不过古镇里来来往往的游客虽多,愿意停下脚步饮茶的却很少,王劲对此心中也是早有预防的。“以一个生意人的眼光,守在这里可能会如坐针毡。”王劲说,“但把这当做一个兴趣,哪怕就端一杯清茶坐在窗边发发呆,也是极好的。”
王劲觉得这样惬意的生活需要学会沉淀和放弃,“一个地方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文化和底蕴却是不能丢的。坚守不仅仅为生存,更是心里那深深的情结。”
大多“磁漂”之于磁器口古镇,乃是过客。
不过有些执拗的“磁漂”重新回到古镇
以一种新的身份,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他们虽不是原住民
但他们却像原住民一样深爱着这片土地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
古镇才得以重现昔日的繁华
他们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但在磁器口古镇
他们正在尽情地挥洒汗水
追逐着小小的梦想,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主编:蒋频 编辑:金永元
来源:沙坪坝新闻中心
传播权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全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