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光头漫画家扎根磁器口十年
记者手记:今年是游江来到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这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光头漫画家,用最有重庆味的漫画与这座古镇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华龙网消息,对于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来说,十年只是匆匆一瞥,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年却是一个承载着成长、积淀的漫长过程。在熙熙攘攘的磁器口古镇上,就有一位已经在此扎根十年的漫画家,用漫画勾勒城市文脉,用文字记录时间的印迹,用语言讲述着重庆,他就是重庆知名漫画家游江。
适江而生 闲话生活
八字髭须,高挺的鼻梁上挂着一副复古的圆框眼镜,红围脖则是那画龙点睛的一笔,勾勒出一位精神抖擞的光头男子,他就是磁器口网红漫画家——游江。
“我从小就对这些所谓的生活‘杂货’情有独钟,所以平时也喜欢收集这些旧物件,画这些旧物件。”游江指着身边的这些瓶瓶罐罐告诉记者,这些就是一座城市经历的符号。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游江始终关注着这座城市的生活过往,一条小街,一个店名,一句重庆方言都能打动他的情愫。他用最具代表性的生活小物件,在自己的漫画世界里尽情地展现着时代的丰富。风物人情经过他的体会揣摩,寥寥数笔,便成了一幅别具风情的“漫画故事”。
重庆老茶馆、重庆美食、重庆建筑、重庆方言、重庆交通、重庆美女,还有南来北往的游客与各色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和情感,这些都成为了游江创作的内容。强烈的本土情结让他的绘画与文字创作俨然成为重庆的“清明上河图”,成了一张重庆土本名片。许多文化圈朋友去磁器口就是为了找游江聊天。游江在此也养成了他涛涛不绝的语言习惯。人们说游江不仅能吹,擅吹,还会谈重庆老龙门阵。
用漫画勾勒城市记忆
“重庆发展变化得太快,我想用我的作品来留下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游江生于渝中区菜园坝,长在沙坪坝。在长江、嘉陵江边长大的他,对重庆有一份深入骨子里的家乡情怀。曾当过摄影记者、在文化馆待过的他,乘工作之便经常会去重庆各个地方采风。这里一个城门,那里一个坎,这里有个店......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都被他潜意识地记了下来,积累得多了,就在他脑海里构成了城市的点线面,重庆变立体了,这让他日后说重庆、讲重庆、勾画重庆左右逢源。
鹅牌缝纫机
“城市在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它不同的亮点,经过了久远积淀才能形成它独有的色彩。”在游江的作品中,时间是永远绕不开的主题。从陪都时期到改革开放,每个年代最具时代印记的物品都像琥珀一样封印进他的漫画创作中,被他真实提炼记录下来。“《红岩书》是我最近才画的,取材于那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小说《红岩》,它可算是重庆最早的文创,之后在重庆还出现了以‘红岩’命名的“红岩墨水”、“红岩牌缝纫机”、“红岩广场”、《红岩》文学杂志等。”游江告诉记者。
大哥大
从《红岩书》《老沱茶》到《缝纫机》《大哥大》,一幅幅作品讲述了当今中国的历史巨变,特别是游江今年创作的一组关于重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品牌物件的画作,如“红岩”电视、“红岩”墨水、“三峡”电扇、“鹅牌”缝纫机、“天府可乐”、“山城奶粉”等,通过这些颇具年代感的小物件,呈现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唤起重庆市民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美好记忆,也让人们更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游江画作
游江为最新一幅画作写下题记——刚离开了破院院,又怀念上旧物件,这就是感情。一种失去的回忆,时间像过滤器会把许多沉渣变成模糊而美好……这个底色是黑白。改革四十年,人们从底洼潮湿漏雨的棚户区搬进高楼林立的电梯楼。
老沱茶
十年扎根 与古镇一起成长
十年光阴,就如同弹指一挥间,“游江”和他的画室正在成为重庆,尤其是磁器口的一张名片,而回想起初到磁器口的那段岁月,游江依然感触颇深,“我刚到磁器口的时候,游客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像冬天这些时候,基本都没有什么人来。”收入骤减,每个月还要负责房租,游江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但是他认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自己才重新做回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觉得我活得更加真实 。”
汉堡
打开了生活新大门的同时,丰子恺的作品让游江在创作上也寻找到了新的方向,“他的作品对我很有触动,虽然他的画都是表现的很市井、小人物的内容,但是这也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在丰子恺的影响下,游江将目光投向了这座古镇上来来往往的各路人群,一张简笔画像,配合一段有趣的文字,深受众人喜欢。“摄影的创造空间没有绘画这么大,绘画人文感觉更多,更能感受到一个人的性格。”
十年,游江与磁器口似乎已经变得密不可分,在磁器口这土壤上,游江生了根,发了芽,甚至开了花,他已深深扎入这片拥有千年历史的土壤。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主编:蒋频 编辑:金永元
来源:第1眼、华龙网
原标题:磁器口的光头漫画家——游江
传播权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全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