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教育:小项目撬动出大变革
截至今年,中学市区级三类课程创新基地已达26个、精品课程60门、课程建设课题51个。
当教育发展从量变走向质变,从关注宏大的教育叙事到关注微观育人,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路径的思考和行动往往更令人侧目。近日,沙坪坝区课程项目建设引发关注,从小切口入手,撬动课堂教学、课程结构、教师发展的系列变化。
项目撬动 引领百花齐放的教育新生态
在南开中学的数学实验基地,学生制作三维设计图,并通过基地的3D打印机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使抽象的立体几何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同样,在南开中学的化学课程基地,没有传统教学的过度刷题现象,老师将课堂搬进了实验室,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一下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重庆一中英语课程基地,由于在英语学习中精选APP,增加师生互动,通过丰富语料库,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爱上英语学习。基地还根据学生程度和问题类型,分别建立不同的学习互助QQ群和微信群,群里定期开展在线答疑,主题讨论和课题分享等活动,并将疑问比较集中的题由老师录制微课定时推送。
重庆七中的地理课程创新基地积极创设新型学习环境,打造了地理数字化教室、地理探究活动实验室、天文活动室、气象观测站、大型岩石展示区、地理课程体验中心的“三室一站一区一中心”,让学生走进户外,变学地理为玩地理,真正为“自然而教”。
事实上,无论在沙坪坝东部还是西部、城区还是乡镇,随着全区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的推进,在纠正应试导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育人质量方面,沙坪坝区教育正发生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
校区合力 构建课程项目建设新机制
课程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自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首次启动重庆市普通高中三类课程项目建设申报工作以来,2016年5月,沙坪坝区教委开始组织实施中学三类课程项目,分为“课程创新基地”、“精品校本课程”和“课程建设课题”,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单在2016年就启动了17个区级课程创新基地项目,评选出精品课程27门、课程建设课题21个。截至今年,中学市区级三类课程创新基地已达26个、精品课程60门、课程建设课题51个。
为克服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高原现象”,深耕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促进课程改革纵深发展。区级层面,教委出台多项指导性文件,从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组建专家团队进行调研、督导、评审,重点考查教学环境、模型构建、课程资源等环节问题,自上而下进行方向引领和整体推动。在经费保障上,区教委公开通报拟立项建设的市、区级三类项目,并按照1:1的比例给予专项经费配套。
软件配套下功夫 引领传统课堂变革
沙坪坝区课程项目建设从一开始就在软件配套上下了不少功夫。
在课程创新基地,不少学校都组建了专家学术支持团队。重庆一中、南开中学、重庆七中、凤鸣山中学、青木关中学、天星桥中学等多次聘请专家指导。有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资深专家、教授,有市内外教研员来校会诊,一方面通过参加市内外高端学术会议,提升学术涵养;另一方面吸收共同体单位一起研究,发挥引领辐射效应。
以课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各学校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重庆一中高中英语课程创新基地利用互联网+课堂,打造人机交互教学新模式;南开中学形成了能展现科学思想、学科思维和数学文化的特色鲜明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重庆七中高中语文基地着力构建“言语3i”综合教学模式;凤鸣山中学高中体育基地探索创新“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天星桥中学高中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积极构建“格一”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兴趣,不少学校拓展和完善课程体系,开发特色校本教材,鼓励更多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
重庆七中高中语文开设了文化精品选修课程和东川书院文化课程两大类型课程体系,开发了16门校本选修课程。凤鸣山中学高中体育三个年级实施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把体能和健康教育两个模块纳入每学期的教学内容;青木关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开设了图片处理、视频编辑、三维设计与3D打印课程;天星桥中学以创新基地为载体,形成了包括虚拟机器人、实体机器人和创客实践课等兼顾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体系。
在校本教材开发上,凤鸣山中学编制《体能模块》《运动与健康》等4本校本教材;七十一中充分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了序列化的校本教材多达20余本,分为常规教材和实训教材;三十二中高中体育课程编写了《三门球》等5本校本教材……
因为课程项目建设,各个学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
项目变“磨刀石”教师发展大步前行
从建构核心内容的模型,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到丰富课程体系,课程项目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磨刀石”。
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多样化教学教研活动,唤醒教师发展内动力;名师引领、专家讲座,拓宽了教师视野;新型资源库的创建,为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重庆一中的“教师成长发展ABC”,重庆七中的“三三制阶梯式名师孵化”、“研学帮带”,青木关中学的“青年教师帮培计划”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已初见成效。
王丽娜老师是重庆一中英语课程创新基地中的一名骨干教师。以课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她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和电子白板技术,打造智慧云课堂,增加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不断修订和改进,极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这段经历让她于2018年获中央电化教育馆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一等奖、现场说课二等奖。
在南开中学,随着“数学实验基地”的开展,许多老师和“基地”共成长,其中陈盛斌老师由中国数独联盟评为数独六段,是至今为止重庆地区最高段位选手,并通过由数独发展总部中级数独培训师资格,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位国家级数独培训师。另外,王勇、徐晓舸、温超、敖羚峰、黄冰彬等老师通过了数独培训师的考核。
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课程项目建设正在撬动沙坪坝区一系列教育领域的改革,助推区域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和高中特色化发展,为更好地迎接新高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给教育带来由内到外的蜕变。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主编:蒋频 编辑:金永元
来源:重庆日报
传播权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全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