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沙坪坝医疗卫生事业从小诊所到三级医疗服务的跨越发展

沙坪坝微政务

  沙坪坝是重庆科教文卫大区,医疗卫生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以三甲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东西部统筹、中西医兼顾的蓬勃发展态势,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已达到520家,专业技术人员9600多人,老百姓的健康素养达到23.8%,人均预期寿命78.6岁。

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院区。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从“赤脚医生”到各科专家;从低矮破旧的小诊所到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高大上医院,无论是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是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改善,这些点滴变化都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有着卫生大区、强区美誉的沙坪坝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服务

  近年来,随着西部新城的崛起,医疗卫生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陈家桥医院、重庆海吉亚肿瘤医院等三级、二级医院相继建成投用,西部地区的居民群众不用再到东部的大医院排队挂号,就可享受和三级医院一样的诊疗服务。

timg.jpg

  陈家桥医院于1957年建院,当时还只是一个环境简陋、设备落后的联合诊所,医护人员少、环境差、设备简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院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几年,医院整体搬迁后,就医环境大幅改善,并于2016年成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今年68岁的傅贤生是陈家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986年来到医院工作。她见证了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不平凡历史。

  “以前医院只有3排房子,面积不到1万平方米,100多张床位。”傅贤生表示,由于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环境差,影响百姓就医感受,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近年来,大学城地区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老院区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2013年,我区启动了医院迁扩建工程,经过历时4年建设,2017年2月,环境舒适、美观大气的新医院在交通便捷的陈东路17号建成投用。目前,医院占地面积50亩,业务用房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20张,设置科室39个。其中,住院病区11个,职工550多人,高级职称37人,硕士研究生10人,配置了64排螺旋CT、系统超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设备。成功创建成二甲医院的陈家桥医院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陈家桥医院院长赖利表示:“医院将进一步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才为基础,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然,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后,患者是最大的受益者。采访中,记者在医院三楼内一科见到了在这里住院的患者彭永齐,今年61岁的他患慢阻肺多年。“以前的医院在老居民区,过道上都摆满了病床,不但拥挤,空气也不流通。同时,技术设备也很落后,我们做CT、肺功能检查等,只能到大医院,一次检查下来要花半天时间,简直是受罪。”彭永齐说,现在的医院不但宽敞明亮,环境也干净整洁。更重要的是,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很好,让他们感到很温暖。

  到医院托老科养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构建了多元化养老格局。老人们不但可在家门口看病,还可在医院养老,安度晚年。医养融合的办医新模式,在推动医院发展的同时,也为老人们提供了优质的养老、护理和医疗服务,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养老难题。记者从区卫计委获悉,目前,在全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小龙坎、井口、西永、双碑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托老科。同时,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重庆好德医院等二级医院也设立了老年养护科。

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原青木关医院)老院区。

  今年83岁的刘剑秋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前的青木关医院)退休职工,目前在医院的老年养护科养老。

  “以前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医院安度晚年。”刘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搬新家后,环境舒适优雅,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医院的老年养护科,布置温馨,设施齐全,还设立了图书室、健身室等,他们每天在这里看书、锻炼,不但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健康也有保障。

  民营医院迎来发展春天

  微创、复杂疾病等多学科,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为区域老百姓健康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东华医院就医环境有三甲医院的气质、更有民营医院的温馨,健康人生路,东华来呵护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该院老员工赞誉:这些年来,医院医疗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就医环境的改善,赢得了社会的认同、群众的口碑。

  在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只是公立医院硕果累累,民营医院的发展同样成效明显。目前,全区民营医院已达到26家。

东华医院外景。

  重庆东华医院是原重庆特钢职工医院,有着80多年历史。2005年特钢破产,医院濒临倒闭。这时,曾在特钢工作的詹正洁走马上任,来到医院担任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医院重获新生,院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也是我市第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民营医院。

  “以前的医院,用员工的话描述就是到处黑黢黢、脏兮兮、臭熏熏的,职工思想也很混乱,医院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詹正洁说,1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目前医院已初具规模,员工由以前的不到300人发展到500多人,床位从不到300张发展到550张,学科建设从一般疾病治疗发展到现在的急救、

  “家庭医生”全科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中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医生”已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上门服务、推行服务套餐包等措施,让签约家庭居民享受健康指导、全科诊疗及区域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等多项服务。

  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强说,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该中心推出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套餐包。包括免费健康体检包和中医基础包、门诊包、住院包等。目前,该院家庭医生式服务共签约1.65万余人。

  “家庭医生经常上门给我检查身体,提供用药指导,解决了我无法到医院就医看病的难题。”今年80多岁的陈增霖婆婆家住井口镇经济桥社区,患有高血压。10多年前,她出车祸后截肢,瘫痪在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回访,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这些年来,陈婆婆深切感受到了“家庭医生”服务带来的实惠。

  记者从区卫计委了解到,我区于2011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此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18个,654人,共有39.21万名常住居民签约“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17.71万人。区级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意愿签约1352户、1690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2926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到2017年为止,全区共有医疗机构522家。医院38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15家,一级医院16家)。全区(不含部队医院)编制床位数860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47张。荣获国家卫生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微信图片_20180925194850.jpg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主编:蒋频   编辑:金永元

来源:沙坪坝区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联系邮箱:syh@cqcb.com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沙坪坝微政务

传播权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全民力量。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