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青光眼患者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同时也是青光眼高发的季节。

康明眼科青光眼主任表示: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青光眼的类型

1原发性青光眼

这类青光眼的病因机制是经过长期的研究,逐步了解但尚未完全阐明,是典型的眼科心身疾病,在我国约占86.7%,常发生在成年以后人群当中。依据房角的宽窄,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房水分泌过多性青光眼)两种。

2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疾病的明确病因所致的一类青光眼,可见于各年龄人群。依据原发病的情况分为:继发于炎症(如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继发于外伤(如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继发于眼底病(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于肿瘤(如眼内恶性黑色素瘤)或者继发于晶状体疾病(如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等等。

3先天性青光眼

指房角结构发育异常而引起的青光眼。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三类。

20160513113139_2f2492505ca71cd4121de5c9cf87e519_1.jpeg

4混合型青光眼

指的是一只眼睛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青光眼。

青光眼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1视神经萎缩

由于很高的眼内压迫使巩膜筛板向后膨隆,通过筛板的视神经纤维受到挤压和牵拉,阻断了视神经纤维的轴浆流,高眼压可能引起视盘缺血,加重了视神经纤维的损伤,导致了视神经萎缩。

由于视野缺损的产生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特别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因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没有特异性不易发觉,一旦发现视力下降而就诊时,往往已是病程晚期,视野缺损严重,且不可恢复。因此青光眼强调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失明

视神经就像“电缆”一样,能将眼睛看到的外界物像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令我们感受外界的物像。大多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是因眼球内的房水循环受阻,眼内积存房水过多,引起眼压升高,超过了视神经所能耐受的压力限度,造成视神经缓慢的进行性损伤。

青光眼的早期表现有●眼压升高

用修兹氏眼压计测量,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用手指触按眼球富于弹性,当眼压上升到25-40毫米汞柱时,用手指触按眼球好似打足气的球,比较硬。当上升到40-70毫米汞柱时,再用手指触按,眼球硬得象石头一样。

●视野变窄,视力减遇

因眼压过高,视神经受到损害,早期多在夜间出现视力下降和雾视,第二天早晨消失。

●头痛眼胀

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稍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患者常感到有偏头痛和眼睛胀痛。

●恶心呕吐

眼压升高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

●虹视

由于眼压升高,眼内体液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折光改变,这时看日光特别是看灯光时会出现外圈橙红,内圈紫兰,中间挟绿色的彩环现象。当眼压恢复正常之后,彩环即随之消失。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虹视。如果是生理性的或白内障性的虹视,则不会有头痛和眼压升高的症状。

青光眼常见于中壮年,特别是妇女较多,多数发病原因与精神有关,如重大的精神刺激、激动、失眠和过度疲劳等皆容易诱发。

另外,有些患者的青光眼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更应警惕该病的发生。

那么,对于已经确诊为青光眼的各类青光眼患者来讲,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定期到医院做眼科检查,并进行得当的治疗。

2、保持心情的舒畅,不要大喜大悲,避免情绪过度的波动,以免导致眼压升高。

3、控制饮水量,每次饮水不超过300毫升到500毫升。

4、生活重要合理膳食,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且每次进食的食量达到八分饱即可。

5、适当的吃新鲜的果蔬,适时的进行体育运动。

6、生活要规律,每日要有七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在睡前一小时不要喝过量的浓茶或浓咖啡,以免精神过度紧张、兴奋,影响睡眠质量。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用眼30分钟要休息10分钟,另外也可以用热水泡脚,以便改善血液循环。

8、周遭环境要保持明亮,不在黑暗处停留,也要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以免头部充血引起眼压升高。

9、忌烟忌酒,以防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或缺血性损坏,加重青光眼的病情。

针对青光眼,早发现早治疗是很重要的。如果您的双眼有不舒服,请不要忽视,要尽早到医院确诊。

平遥康明眼科医院

30年用心呵护您的眼睛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