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六旬大娘的“心肝宝贝”最是这400多张珍贵光影
家住重庆大渡口区的鲁文珍阿姨,收藏了四百多张老照片,时代的变迁和家人朋友的珍贵瞬间统统“打包”,封存进鲁文珍阿姨的相册里。
稚气满满!上世纪50年代,黑白照片里的鲁文珍(右)
明艳动人!1972年,正值桃李年华的鲁文珍
恬淡雅致!如今的鲁文珍身心康健,风华内敛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最动人
最复古的“游客照”,定格亲情,幸福从此蔓延
初次见鲁文珍阿姨,花白的头发,亲切的笑容挂在脸上,不高的个子,但是挺拔的腰背让鲁阿姨多了一份气质。1952年出生的鲁文珍,今年已经66岁了,但是“iPad”“666”“厉害了”这些新潮的网络语言,鲁阿姨张口就来,精致的衣着更是让鲁阿姨看起来青春洋溢。
但是说起鲁文珍阿姨最珍贵的宝贝,却充满了年代感——一本老相册。这本红色的平绒相册,在鲁阿姨细心的保存下,不见一丝损坏。翻开相册,一张张黑白相片,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光影故事。
老照片,让我们仿佛进入了“怀旧时代”,每张发黄的老照片背后,都珍藏着一段尘封往事,是历史里的星星点点,岁月里的斑斑斓斓,人性中的丝丝缕缕。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们一起穿越过时空隧道,回到从前。
“婆婆,我要看老祖宗”
翻开鲁阿姨的相册,首先吸引人注意的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虽然照片尺寸不大,但是明显和其他照片不一样的感觉很难让人不多看几眼。
鲁文珍阿姨小心翼翼地从相册中拿出这张照片,向记者介绍道:“这张照片,是我刚出生的时候拍的,大概是1953年吧。”鲁阿姨轻轻抚摸着照片,继续说:“它的年纪和我一样大了。”
鲁阿姨继续回忆道,当时虽然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父母思想都非常开明,从她开始记事起,就知道父母非常喜欢照相。虽然在那个年代,拍一张照片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不像现在,拿起手机就可以拍下想要记录的瞬间。
“一般人看照片,可能是一晃而过,但是你仔细看,可以从这张照片里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甚至可以折射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鲁阿姨娓娓道来:“你看,我母亲的衣服是双排扣,在当时很时髦的,叫做‘苏联式’;我小时候头发是立起来的,是当时缺锌的表现……”
鲁阿姨告诉我们,现在小孙子时常吵着要看她收藏的老照片,说是要“看老祖宗”。虽然小孙子对她父辈这一代人完全没有印象,但是通过照片,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感觉很奇妙。”
“把自己最美的样子也定格在照片里”
在鲁文珍阿姨的相册,除了很多反映当时日常生活的有趣照片之外,还有很多鲁阿姨自己的“登记照”。“当时,最喜欢去钢花照相馆拍照。过生日要去拍,和朋友出门要去拍。”
方寸照片之间,年轻时候的鲁文珍,圆圆的脸庞,甜美的笑容,精致的衣着,梳着两个麻花辫子。
“这张照片是我当时知青下乡回家时候拍的,你看比其他几张明显要胖很多。其实知青下乡很辛苦的,每天都要做很多农活来挣工分,但是因为农村没有什么吃的,每天都吃红苕,所以反而还长胖了。”说起当年的趣事,鲁阿姨不禁笑了起来:“说到这个红苕啊,我们当时下乡的地方,特产就是红苕粉,好吃惨了。”鲁阿姨又给记者讲起红苕粉。
当记者问起鲁文珍阿姨拍照片的契机,鲁阿姨笑着说道,动机很单纯,可能就是因为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或者是今天烫的发型很满意。“从小受父母影响,就算拍照片再贵,碰到些让人高兴的事情,也想要去拍一张照片留念。”
一张小小的照片,却不止那一瞬间,往前往后,勾起人无数的回忆。
“家人的合照,年年看,年年新”
鲁文珍阿姨的相册里,虽然大多都是黑白照片,但是一边看照片,一边听鲁阿姨讲过去的故事,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仿佛在观看一部黑白默片,需要你去慢慢品味,细细体会,方能探寻到别样大世界。
一张“游客照”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鲁阿姨,这张照片是在重庆长江大桥拍的?”“嗯,对头,就相当于现在你去一个景点,就有工作人员给你拍照,你可以自己买回家一个意思。”鲁阿姨用时下流行的说法来解释:“只不过这个拍了必须要,而且还很贵,还不能马上取,只能给你寄回家。”
而这张“游客照”的背后,却是满满温情。当时,鲁文珍的妹妹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所以父母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游客照”。“每次妹妹回家,都要带着她看看重庆的新变化,吃一吃家乡菜,和她彻夜畅谈,说一说姐妹之间的悄悄话。”
鲁文珍家人的合照,从小照片变成大照片,从黑白变成彩色,从几个人变成一大家子人,像素的提高,时代的发展,亲情也越来越浓厚。“我们现在也保留着拍照的习惯,希望能一直延续下去。”
自由新闻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