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风云激荡,四十年铸就辉煌。在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的征途中,无锡企业界和企业家以“四千四万”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传承了民族工商业发展基因,开创了“苏南模式”发展奇迹,正成为“强富美高”新无锡发展的主力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些无锡企业负重爬坡的身后,一直有一股强大的金融力量支持着他们一路前行。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而生、85年1月1日从人民银行分设成立以来,无锡工行就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勇于探索创造无数行业第一,成为无锡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据不完全统计,无锡工行34年累计贷款超2万亿,并正以存贷款双破千亿的庞大规模,持续助力无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工商银行无锡分行
奠基础:为“苏南模式”孵化立下首功
改革开放初期,无锡在全国激起巨大反响的,就是乡镇企业的“一包三改”。伟大的创举,直接突破了“终身制”、“铁饭碗”、“大锅饭”的三大禁锢,解放了生产力。期间,第一批乡镇企业的腾飞,就得到了工商银行的鼎力扶持。
三十多年前,金融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家专业银行不再局限于以前的业务范围,纷纷“进城下乡”、“上岸破墙”。工行为了实现战略性转变,尝试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但是,在田野阡陌中起步何其艰难。工行洛社分理处是第一批进入乡镇的网点,1986年成立之初,业务拓展举步维艰。当时的农村,老百姓概念里只有农村信用社,对工行的主动对接比较隔阂。经过调研,工行洛社分理处首先给位于洛社的无锡县柴油机厂、造纸厂、化肥厂这三家县办企业解决了急需的贷款。“财神爷”、“及时雨”的名声不胫而走,村镇的各种经济会议都开始给工行留位置。工行洛社分理处又趁热打铁,“前所未有”地给乡镇企业授信贷款。据当时的负责人回忆,“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能从银行贷款是完全不敢想象的。正是工行这种胆量和作为,率先为乡镇企业输血,为他们的发展赢得了先机!”
从1986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讲话,无锡工行已提前6年开始了普惠金融的探索,仅仅洛社分理处一家分支机构就成功开户1000多家乡镇企业。在无锡工行的金融助力下,单单一个洛社镇,就两次获评为中国乡镇之星,综合经济实力在当时全国五万八千多个乡镇中排名第七,在当时无锡大市“一市三县一郊”中综合经济实力位列第一。这一成绩也极大程度地鼓舞了无锡工行其他乡镇支行的陆续设立,无数乡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被“贷”动起来。正是无锡工行对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率先扶持,才有了后来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华夏第一县等一大批经济奇迹的诞生。
开源头:调全国闲置资金化解“钱荒”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都在争分夺秒、热火朝天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就在1986年初,无锡市工业总产值却仅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7%,增幅之低极为少见。经深入广大企业调研发现,资金供应不足导致生产徘徊不前。此时的企业已饿得嗷嗷待哺,但银行却又被刚执行不久的“实贷实存”捆住了手脚:当时的老百姓存款很少,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贷款需求巨大,银行多为“借差行”(放款大于存款的商业银行)。无款可贷,成为当时摆在银行面前的最大难题。
刚成立不久的无锡工行,根据自身“企业运营资金贷款主要来源”的初始定位,开始探索资金的横向融通。1986年10月,工商银行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四市在无锡签约成立了短期资金市场,通过全国各银行间联动,用“空间差”、“时间差”、“行间差”来拆借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在存在的15年里,无锡资金市场辐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328个银行机构,总计拆借6700余笔资金、金额7000余亿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银行间调节资金余缺的中枢,发挥出的金融能量轰动全国,受到了《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新华日报》等数十家中央级、省级媒体的争相报道。这些拆借来的资金,每年约有200亿为无锡经济发展注入动能,大大支持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支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助推了锡城“苏南模式”的孵化成长。
当年如此红火的资金市场现在为何却销声匿迹?这恰恰说明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国强民富。无锡工行1984年成立,全行存款余额不过千万而已;到2018年,无锡工行存款余额已是千亿规模,上万倍的增长,再也不需要到处拆借了。而对于企业而言,也不似当年只有银行贷款这唯一融资渠道,可以通过上市、各种公募、私募基金获得更多资金,所以在2000年后,无锡资金市场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但是,无锡资金市场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作用将永载史册。
敢创先:活跃改革潮头创造无数第一
无锡工行行史陈列馆,记录着无锡工行成立34载以来创造的多项国家、江苏省第一:1986年,在全省金融系统第一家正式使用微机处理对公业务;1989年成立全国工行第一家使用电脑系统处理信用卡业务的银行;1992年与上海申银证券公司联合投资组建无锡第一家证券公司;1996年牡丹无锡中旅万事达联名信用卡问世,成为我国第一张旅游业联名卡;2001年,无锡市第一张信用卡贷记卡——牡丹贷记卡由无锡工行发行;2010年,在无锡首开股权融资先河;2011年,成功办理全国首笔海洋工程船舶融资业务7.5亿元;2011年完成省内首笔股票收益权信托业务;2011年全省首创的"租赁+信托"收益权产品;2016年,办理省内首单“交叉货币利率掉期业务”; 2016年办理省行首单“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2012年,与无锡101医院开展银医项目合作,是江苏省第一家银医一卡通合作项目......可以说,无锡工行就是无锡金融界改革开放40年的样本。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新区,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等各方面都处在萌芽阶段。就拿工行开发区支行来说,从1993年成立伊始,就敢为人先、勇于尝试,顶住压力和怀疑,积极研究和探索针对外向型经济的新金融产品,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叙做了工行系统全国第一笔外商投资企业项目贷款、全省第一笔外汇保汇和外汇委托业务、全市第一笔外汇发票融资和T/T代付业务,与海力士、索尼、松下、卡特比勒、阿文美驰、沃尔沃、阿斯利康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用25年的金融创新助力高新区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的形成。
员工技能比赛屡屡获奖
挑重担:做大公司类贷款做强先进制造业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连续14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榜首的江阴市,长盛不衰、独具活力的奥秘在于5.45万家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制造业企业。而在江阴的民营制造业中,“八大集团”更是举足轻重。2017年,华西、海澜、阳光、双良、三房巷、澄星实业、法尔胜泓昇、新潮科技等集团实现开票销售3548亿,占江阴全市主营收入60.7%。针对江阴经济发展的特点,工行一直发挥大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实小微企业。截至2017年底,工行江阴支行累计向该市企业贷款超5000亿,贷款余额达307.18亿元,助力“中国制造业第一县”领跑中国县域经济。
对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是全方位的。以华西集团为例:20年前的华西,不动产多为集体所有,这为办理银行抵押贷款设置了障碍。工商银行为了方便企业运作,在当时独创性推出了动产质押服务,以相当数量的产品库存作为债权担保,换取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一下子就提高了华西集团的资金周转效率。2010年,华西集团决定进军新领域,从事海洋工程船舶租赁、大型构件海上运输及安装、海洋工程配套服务等业务,工行从2011年6月就开始对华西海工提供金融支持,最终海工板块获得贷款共计7.5亿元。华西集团财务负责人说,“正是因为工商银行的精准服务解决了华西集团许多实际难题,才让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和扩大,从1998年4000万的项目贷款开始,发展到今天,华西集团在工商银行授信规模居华西所有合作银行之首。”
扶小微:首批试点创业贷着力为企业减负
2015年6月,江苏省财政厅、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为了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贷款,无锡成为了全省第一批试点城市。当时,无锡有一家叫源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小微企业,幸运地成为江苏省小微创业贷的第一个用户。该公司于2010年底在无锡市惠山区登记成立后,从事汽车精密焊管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命门是应收款垫资;工行对其发放了500万纯信用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企业也抓住了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三年不到时间里,年产值从3000万增长到了现在的3亿元。如今,源隆已拥有无锡(总部)、武汉、重庆、长春四家工厂、超过500名员工,与英、美、德、韩、意等多国知名品牌汽车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小微企业是目前中国经济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本着“小微创业贷”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目标,无锡工行明确以单户贷款500万元以下客户作为小微创业贷投放重点领域,平均执行贷款费率仅4.72%。无锡工行正以国有大行的担当,做小做微,推出了全信用的“经营快贷”产品。该产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企业在工行的结算情况进行分析,主动对企业推送授信额度,企业通过网上银行自主申请贷款,全线上操作,一触即贷,循环使用,额度最高200万元,纯信用,无需抵押,随借随还。截至9月底,无锡工行对1649户企业、推送授信额度15.70亿元,其中已提款客户92户、金额3715万元。
架桥梁:助力无锡企业融入全球化浪潮
改革开放40年,无锡经济快步融入世界。无锡海关2018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无锡市外贸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的背后,不仅是无锡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的结果,也来自金融机构联通世界牵线搭桥。
无锡工行自1986年开办国际业务,始终紧盯国际贸易发展形势,依托总行完善的全球网络布局和丰富的海外代理行资源,紧密结合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部署,立足无锡本土企业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内外联动优势,为无锡企业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跨境融资、外币结算、政策咨询等多项服务。仅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在柬埔寨投资设立了西哈努克经济特区,工行就为其叙办合计1000万美元的跨境融资,确保了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据悉,截至2017年底,无锡工行正在为1210家企业提供全面的国际结算、结售汇、跨境融资、对外担保服务,国际结算规模达278亿美元,为锡商架设起通联世界的金融桥梁,有力支持了无锡这座“万亿之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无锡工行国际业务正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对“小微创业贷”中有对外进出口业务的客户,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结汇点差优惠等方式缩减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满足进出口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以践行工行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和要求。
促转型:支持节能减排 发展新兴产业
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都是借助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腾飞是由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四个转型协同推进的结果,服务转型、消费转型、数字(智能)化和绿色化四方面的“新转型”将塑造中国经济的新未来。正是敏锐地发现这一点,在无锡经济转型的历程中,工商银行不遗余力。
站在太湖岸线向无锡城眺望,不远处的“华莱坞”(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光影闪烁,给无锡这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创意的亮色。6年前,外界投向这里的目光还充满了怀疑。“华莱坞”的前身,是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初轧厂。2012年,“华莱坞”在关停后的钢厂原址上挂牌之时,面临的是中国电影整体性亏损和国内80%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的惨淡现状,也让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输血”。无锡工行以战略眼光认定“华莱坞”的发展潜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对接交出无锡文化金融授信“第一单”,“华莱坞”获得工行4.5亿元项目贷款,此举缓解了华莱坞初创阶段的资金压力。华来坞产值从2013年开园之初的1.8亿元一举跃升至2017年的近50亿元,成为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绿色、高端产业转型的典范。
地处苏南的宜兴市,自然禀赋与生态环境优越,却也曾一度在粗放式发展道路上吃尽苦头。从2003年起,觉醒后的宜兴市痛定思痛,开始淘汰劣质产能,探索“绿色转型”。宜兴工行迅速响应,积极支持宜兴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鼎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支持企业节能减排、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有效推动了宜兴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据介绍,工行宜兴支行高度重视对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宜兴市环保科技工业园及宜兴支柱产业——环保科技产业的支持,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总公司先后发放“基础设施二期项目”1亿元、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楼实验楼”项目1.6亿元、对江苏环科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放“环科新城产城一体化”项目3亿元;助力宜兴完成“化工之乡”到“国家生态市”的华丽蝶变。
无锡工行员工风采
再出发:支持经济振兴发挥大行表率作用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工商银行的历史使命。34年来,无锡工行一直深耕主业、做精专业,坚持以新理念、新金融、新服务,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在经营发展中实现速度、规模与结构、质量相协调,实现资本、收益、风险相匹配,在支持实体经济振兴中发挥了大行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40年过去,无锡依然年轻、动能十足;从发展中走来,无锡工行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未来,工商银行无锡分行将坚守“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使命,坚定不移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作出新贡献。(锡闻宣 钟林峰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