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有没有舔屏《上新了·故宫》
乾隆花园各种玉石、玛瑙、竹簧雕刻…
真是直呼我大清朝,太厉害了
特别是专为皇宫藏冰的故宫冰窖
揭秘了皇宫的食物保鲜之法
冰窖的功能,跟现代的“冷库”大同小异
只不过制冷和贮藏的技巧差别太大
一般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
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
所以他们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从冰窖就可以看出古人
对保鲜、食品安全这些是相当重视的
如孔子就说过“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自己家里的祭肉,存放不能超过三天
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
与汉朝规定的腐肉必须焚毁相比
唐朝更要求过质肉类不焚毁,要打九十板
把有毒的肉赠送或出售,使人中毒或身亡
是要被拉去坐牢绞死的…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社会
新鲜,不变质,就是安全的食品
古代有冰窖贮藏,有一骑红尘妃子笑
现代贮藏有冷库,运输有冷藏车
即便如此,相对还是比较粗放的
比如,我国公路冷藏车占货运车的比例仅为 0.3%
冷链车的数量是美国的 1/7
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为 20-30%、12%、15%
冷链物流各环节间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运作
大部分生鲜食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那么,应该怎么办?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等
温度,就是重点关注对象
比如现在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进库前打冷温度不合格,为了省油关闭冷机
中途温度异常无法马上得知导致损失
货物属性差异难以控制安全温度范围
所以让温度看得见,全程不断链可追溯
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咱就从一家伙伴企业的故事说起
深圳粤通港物流,在生鲜领域经验丰富
他们承接了养殖场的3000头活猪和屠宰运输
还有下游猪肉及生鲜蔬果的深圳门店配送
一般入库前,待温度降到装货要求后才可进入
由于生猪没有汗腺,要求恒温在26℃下运输
需要时刻掌握温湿度变化,防止掉膘率严重和死亡
安装了物联网设备,就实现了车厢内温湿度实时采集
比如易流的物联网设备魔方II和冷签
就可以用在冷库/车辆/门店等地
实现多点无线测温
当生猪经过屠宰后,粤通港的任务来了
需要把猪肉配送至深圳几十家社区门店
此外,还承运了货主boss在蔬果上的配送需求
在装货、往返多个门店的配送过程中
系统实时记录着温湿度的变化
比如某车辆在上午配送的温度曲线(双温区)
当车辆未行驶,无较大温度变化
当执行配送任务,车辆开始冷机打冷,温度骤降
在配送中,随着卸货开关门影响,曲线起伏
配送完毕后,温度数值渐渐恢复初始
(橙色,绿色曲线为温度曲线)
对此,由于装卸货会导致温度的变化
如果对食品的品质要求很高
还能借助门磁等设备约束开门时间次数
从而减小温度升高带来的影响
系统除了温度信息,速度/地理位置/时间等也一应尽全
点击就能立即弹出某个时间点的详情信息
如果温度异常,系统自动推送警报提醒,便于及时补救
全程透明可视,每一个流程都可追溯
手机APP帮助管理,异常还有报警
易流软硬一体SaaS协同平台
让管控更便捷,食品更健康,是不是很安心呢?
要是清朝就有这样的“神器”
估计乾隆有个大冰窖还不够
那时“给朕来一个冰镇西瓜”
也该换成了:
“给朕来一个8℃的西瓜”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